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刑事局提升鑑定品質與認證 落實科學辦案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二十九日電)蘇建和案今天宣判,再審判處死刑。法研所鑑識報告為關鍵,凸顯鑑定報告在法庭論罪的重要性。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除建立鑑定專家團隊,提升鑑識能量,未來也推動「刑事實驗室認證」、「鑑識資料e化」及「開拓本土性重點鑑識科技研發」為主軸,落實科技辦案的精神。

刑事局法醫室主任程曉桂表示,藉由培育鑑識專業人才、建置實用型儀器、建立各種物證鑑識資料庫、推動鑑識實驗室認證制度等,將可以提升台灣鑑識實務能力,確保鑑識品質,建立具公信力的本土鑑識體系,才可以保障人權、維持司法公正。

蘇建和案,台灣高等法院今天再審宣判,採信法務部法醫研究所鑑定報告,認定全案凶器不止一種,犯案人數兩人以上,因此判蘇建和三人死刑。

國際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這次回國為蘇建和案出庭作證,做出全案「一人一刀」的結論。不過,高院合議庭法官並未採信他的鑑定意見,主要理由是李昌鈺以警方現場採證的照片作鑑定,而現場照片有侷限性,難以重建現場。

另外,在被害人的頭骨的刀痕鑑定,李昌鈺與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的鑑定有不同的看法。合議庭委由中央警察大學審查後,警大認為法研所鑑定報告中骨骸DNA及人身鑑別鑑定、骨骸刀痕鑑定、傷創鑑定都屬具體合理,足供法院作為研判證據證明力之用。

李昌鈺博士的愛徒、刑事警察局法醫室主任程曉桂晚間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在法庭上透過交互詰問,不同的專家對於鑑定有不同的看法,在國外是常有的事。

近年來,由於鑑識科技的蓬勃發展,已成為各國刑事司法案件偵審的關鍵因素,人才是鑑識科技發展核心,犯罪手法日新月異,許多超出刑事鑑識科技領域人才要從哪裡來?

李昌鈺此次回國擔任警察大學客座講座,並巡迴各大學校園演講。程曉桂表示,獲得很大的迴響,刑事局也將「借力使力」,延攬國內科技領域碩士、博士人才加入鑑識團隊。她說,刑事局不可能包山包海,有必要建立各種鑑識人才專家庫。

另外,構建良好科技發展環境、投入巨量科技發展資源、培育大量鑑識人才,是警政署的目標,刑事科技大樓正在興建中,警政署副署長洪勝(方方土)期許很高,希望將來透過軟硬體,發揮鑑識效能。

至於推動刑事實驗室認證方面,程曉桂表示,行政院國科會很支持,刑事局已經向中華民國實驗室認證體系(CNLA)申請。配合人力的建置,將逐度達到全面認證的目標。

證據對於司法案件很重要,刑事審有三十年經驗的最高法院法官李伯道,以實務經驗提到證據的重要性,他說,「以組織犯罪為例,如果檢警蒐證齊全,很快就可以獲得判決,否則定罪率就不高。」 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學系王勝盟教授認為,建立認證制度,有助於將來法庭對證據力的認定,鑑識人員減少出庭頻率,也有助於減輕工作負擔,專心於實務經驗與研發創新。

至於鑑識經驗的累積與承傳,王勝盟肯定刑事局推動「住宅竊盜案件到場勘察評核計畫」,有點類似電影「CSI:犯罪現場」,鑑識人員不止坐在實驗室,也實地勘察遭竊住宅並予採證,有效提升鑑識效能,提高有效起訴定罪率。

程曉桂說,有些鑑定專家雖會鑑定,但不一定會解釋。刑事局希望透過一些小案子的磨合與參與,累積經驗,讓專家不但會鑑定,也能夠分析與解釋。 台灣法治觀念已從「實質正義」轉變為「程式正義優先」,社會大眾對治安期待很高,藉由蘇建和案的相關刑事鑑定的省思,除加強各警察機關之「現場處理觀念」、「現場跡證保全作為及勘察採證能力」、「鑑識專業技能」,透過長期系統化的刑事鑑識訓練,提升警察機關偵查能量,才能提高民眾對治安滿意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