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敢秀就能變鳳凰 「美國偶像」競爭激烈

標籤:

【大紀元7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顏伶如舊金山特稿)「麻雀變鳳凰」是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即使具備堅實唱功,飆高音一點不輸曾獲葛萊美獎最佳新人克莉絲汀的人,若缺少「大富翁」紙上遊戲伸手翻取「機會」與「命運」的造化,大概再怎麼努力也沒辦法踏入歌壇嶄露頭角。

曾為九零年代紅極一時偶像團體「辣妹合唱團」擔任經紀人的英國製作人西蒙.高維爾,二零零二年在美國福斯電視台推出「美國偶像」歌唱大賽。

「美國偶像」引領流行文化

這個競賽節目看準許多宅男宅女懷抱摘星大夢的憧憬,並且趕上近十年來「實境節目」只要創意夠好均可獲收視佳績的趨勢,果然一推出就叫好又叫座,如今儼然成為領導美國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第一季冠軍得主凱莉.克拉森擊敗眾多強勁對手脫穎而出,可以說是「麻雀變鳳凰」的真實寫照。

她沒有布蘭妮的性感亮麗外表,身材也不像潔西卡.辛普森窈窕火辣,卻靠著紮紮實實的好歌喉,透過這個競賽節目為她打造了知名度與龐大歌迷基礎,四、五年來在流行樂壇拓展有成,不但獲得葛萊美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專輯等大獎肯定,現在也是叱吒風雲的暢銷女歌手。

凱莉.克拉森一夕成名的案例,掀起「美國偶像」歌唱大賽流行旋風。之後幾季,只要製作單位一宣布接受報名,全美各甄選地點就會有成千上萬願意漏夜排隊參加試鏡的瘋狂人潮。

喜歡收看「美國偶像」歌唱大賽的觀眾,大致上可分成兩種類型。聰明的製作單位當然極盡所能迎合觀眾的不同胃口,這是「美國偶像」歌唱大賽推出迄今,一直能夠輕易奪下全美二十大最熱門電視節目冠軍寶座的主因之一。

簡單地說,一種觀眾喜歡在「美國偶像」歌唱大賽看到爆笑畫面;另一種觀眾則是欣賞歌藝,並且積極參與投票。

人人有機會 觀眾決勝敗

這個節目的初選階段,往往有很多「不自量力」的報名者來大顯身手,不僅五音不全,且缺乏韻律感的肢體動作,令人佩服這些人竟有「勇氣」上電視「丟人現眼」。

但就讀於柏克萊大學的華裔學生孔慶祥,正是因為這樣的試鏡演出,從遭到大批觀眾嘲笑到擁有大批對他深表同情的支持粉絲,最後竟成為另類熱門人物,還獲得前往香港拍片以及推出個人專輯的難得機會,在「美國偶像」歌唱大賽節目發展史上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頁。

像孔慶祥這樣的報名者紛紛遭到淘汰之後,一關關篩選下來,剩下的就是真正有歌唱實力的參賽者了。不過,在這個戰況激烈的節目裡,想要勝出成為最後贏家,歌唱實力只是必要條件之一,有沒有「觀眾緣」更是決定某個參賽者能否繼續晉級的關鍵。

由於觀眾投票具有極大的決定因素,擁有高度觀眾緣的參賽者,能夠讓喜歡他的歌迷願意死心塌地一再撥打投票電話拼命灌票。累計觀眾投票愈多,自然就愈能保障晉級機會。

或許這也反映出演藝圈原本就現實、殘酷的一面。畢竟很多有實力的歌手不一定紅得起來,超紅的歌手也不一定實力最強,人氣與實力這兩項指標必須取得某種程度的平衡與協調,才有辦法在流行樂壇闖出一番名號。

人氣與實力缺一不可

「美國偶像」歌唱大賽投票之激烈,常常被比喻為較美國總統選舉更令人緊張。參加投票幾乎成了「全民運動」,投票人次都是以「百萬人次」計算,青少年是最瘋狂投入的族群,但許多媽媽族、銀髮族,甚至中年歐吉桑,看到比賽中有自己喜歡的參賽者,常常也都忍不住加入投票行列。

由於大家都喜歡看到醜小鴨變成天鵝的歡喜收場,況且有機會讓觀眾用自己的選票決定哪一位參賽者得以飛上枝頭當鳳凰,當然就吸引大批觀眾前來共襄盛舉。

愈多人收看這個節目、愈多人參與討論,就有愈多人想要參與投票,深怕自己支持的參賽者因為票數不足而被刷下。參與投票的觀眾越多,當然收看這個節目的人也越多,環環相扣的互相拉抬作用,讓「美國偶像」歌唱大賽推出以來,儘管面對不少相同類型的才藝競賽節目挑戰,卻一直能夠處於不動如山的雄霸地位。

相關新聞
葛萊美頒獎典禮電視轉播收視回升
麻雀變鳳凰 珍妮佛哈德遜入圍奧斯卡
組圖:“美國偶像”凱薩琳嬌美迷人
珍妮佛哈德遜:歌唱大賽失意奧斯卡風光獲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