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爾在此」呈現吳興國戲劇創作心路歷程

標籤:

【大紀元7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八日專電)吳興國在紐約說戲,談李爾王的憤怒。他說,創作「李爾在此」是一九九八年到二零零零年他深陷於憤怒的情緒下,一番寒澈骨的經驗之中的領悟。

成立於一九八六年的「當代傳奇劇場」,十年之間推出一系列受到好評的創新劇作,將傳統戲曲結合現代劇場,為京劇開拓出一條新路。「當代傳奇劇場」執著的開創之路相當坎坷,到了一九九八年竟難以為繼。

吳興國說,「當代傳奇」的創作有改編自莎士比亞劇本「馬克白」的「慾望城國」,有改編自希臘悲劇的「樓蘭女」等。以京劇的音樂與唱作表現的西方悲劇受到國際藝壇的重視。一九九四年,日本劇作家蜷川幸雄向他建議,他應該嘗試詮釋莎劇「李爾王」。

劇中八十歲的「李爾王」對於當時年歲未及半百的吳興國而言,是更年長之後才會考慮的角色。一九九八年劇團停頓,讓才氣橫溢、滿腔熱情的吳興國感受無比的挫折與怨憤。他說,他發覺自己的憤怒甚至超過李爾王。

一九九八年到二零零零年,吳興國在沈潛的兩年之間從李爾王的憤怒中有所領悟。二零零零年,「當代傳奇」推出他改編自李爾王的新劇「李爾在此」,他以獨腳戲的形式一人演出十個角色。台北首演即大為轟動。這齣戲應邀在丹麥、英國、法國、德國、捷克、日本及南韓演出。

經常在劇中扮演悲劇人物的吳興國在一本介紹他的傳記「絕境萌芽」的自序中說,「越是險惡的時勢,越需要吞噬悲劇人物作為祭品,這些被選中獻祭者,大多是性格所造成的。」他相信自己就是那個被選中的人。

「李爾在此」有三場戲─戲、弄、人。第一場「戲」是悲憤的李爾王;第二場「弄」是弄臣冷眼看上層社會的作為;第三場「人」是一對父子之間的矛盾。這些角色反映了吳興國執著於劇場四十年來的多重心境。

去年十二月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推出譚盾製作的「秦始皇」。吳興國跨刀演出陰陽師,深受矚目。林肯中心今年的藝術節特別請「當代傳奇劇場」參加演出。吳興國將在十日及十一日的傳統京劇「霸王別姬」裡演出面對四面楚歌的悲劇英雄楚霸王,十二日再以新的詮釋演出莎劇的悲劇人物─老境悲涼的李爾王。

紐約人有緣欣賞吳興國的劇藝,卻可能不會知道是吳興國的悲劇性格才能成就這齣好戲。

相關新聞
建立文化包容 社團辦台灣新子校園巡迴活動
發現校園人權小檔案 吳興國小「探討隱私」獲特優
魏海敏五月廿七日抵達休斯頓
台表演藝術名家將於林肯中心獻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