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表感恩 五名湖北貧困大學生被取消資助

標籤:

【大紀元8月2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二日電)湖北襄樊市五名貧困大學生在接受資助一年後,因為不曾主動打電話、寫信給資助者,也不曾向資助者表達感謝,讓資助者覺得「心裡不是滋味」,因此被取消受資助資格。

這起事件曝光後,引發中國網友的兩極反應。有人認為,這些貧困學生缺乏起碼的感恩之心,即使學有所成也不會為社會帶來貢獻和回報,不值得幫助他們。

不過,也有網友指出,貧困學生受到生活環境影響,從小養成自卑的心理,如果成績不夠優秀,有些貧困學生可能根本不敢面對資助者。希望社會正確引導、教育這些貧困學生,不要使得貧困學生受資助的機會,受到這起事件影響。

湖北「楚天都市報」報導,去年八月,襄樊市總工會與女企業家協會聯合舉辦「金秋助學」活動,有十九名女企業家承諾在四年內,每年資助人民幣一千元到三千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三百元到一萬三千元),給二十二名貧困大學生。

報導說,入學前,襄樊市總工會寫信給每名受助大學生及他們的家長,希望他們抽空寫封信給資助者,匯報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情況。

不過,一年來,有三分之二的貧困大學生不曾寫信給資助者。一名男學生雖然寫過一封短信給資助者,但信中只是一直強調他的家庭非常貧困,希望資助者再度慷慨解囊,信中連個「謝謝」都沒說,讓資助者「心裡很不是滋味」。

據報導,襄樊市總工會今年呼籲女企業家捐款時,部分女企業家表示,「不願再資助無情貧困生」。最後,二十二名貧困大學生中,只有十七人再度獲得資助,共獲得四萬五千元善款。

報導指出,多年來為資助貧困學生奔走的襄樊市總工會副主席周萍,為此十分尷尬。

周萍認為,部分貧困學生缺乏正確對待他人和社會的「陽光心態」,心理「極度自尊又極度自卑」。有些學生自以為「成績好,獲資助是理所當然的」,缺乏起碼的感恩之心,可能是這次事件發生的主因。

相關新聞
家貧 北京七成大學窮困生春節不回家
北京七成窮大學生過年不回家
北京近七成貧困大學生過年不回家
點亮希望  貧困學子有機會免費上電腦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