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力不足 中國經濟現瓶頸

人氣 4

【大紀元8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綜合編譯)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近期發佈了一項關於研究發展(R&D)的調查報告,指出中國的創新能力不足、人力短缺、智慧財產權未受到保障、欠缺創投資金扶助,將成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及經濟成長的一大障礙。

畸形的研發體系 經濟發展不健全
據金融時報報導,OECD的報告提到,雖然中國的研發經費規模自1995年起每年成長19%,到2005年已擴充至30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六高的國家,而研究人員的人數也已遠到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國家,但研發計畫持續受制於官方,形成一種由上往下「挑選贏家(pick the winner)」的體系,使人民的創新能力無法自由發揮。

在中國,大量的研發經費集中在提升機械設備及新產品的研發,卻忽略了服務業、能源、環境科技及基礎科學等部門;此外,報告也指出:「中國極度依賴進口技術,科技潛力的發展仍遠遠落於經濟發展之後」。

另據OECD統計,在中國,每年從大學畢業的科學及工程科系學生從2000年起就開始下降,尤其近年主修科學的大學畢業生人數降幅頗巨,將造成科技人才短缺的危機,對產業未來的發展有不利的影響。

智慧財產權保障不力 創新願意低落
據美聯社報導,這份報告也就中國專利權的保障不力進行分析,指出盜版充斥之下,許多外國公司不願對中國企業移轉技術,投資人也因此沒有意願將各自的發明推向巿場。所以,在這方面有必要加強法規的執行,尤其是地方法規的執行。

侵犯智慧財產權,「伴隨低品質標準,可能也會影響到中國企業的國際形象」。

除了創意還需要資金
據道瓊新聞(Dow Jones)報導,這份報告還提出了另一項中國產業發展的障礙,即創業投資資金及人才的短缺。

即使巿場上資金流動性大,外國創投資金不斷匯入,諷刺的是,中國的產業發展卻產生「資金短缺」的危機,因為投資新創企業通常具有較高的風險,必須要有充足經驗的公司及專業人員,才能管理好這類投資,而中國目前尚缺此類專才,使擁有資金者裹足不前,無形中扼殺了許多具巿場潛力的新創企業。

報告指出,「中國的金融體系不敷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資本巿場發展落後,中、小企業也難以向銀行貸款,因為銀行偏好大企業,尤其是國營企業。」而且,中共官方設立由政府官員管理的創投公司,也沒有這方面的技術或管理能力。

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仍有賴於低技術勞力密集產業,惟有提升研發能力,中國才得以擺脫現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寶特瓶變身紡織纖維 力鵬讓垃圾變黃金
從環境改造工程出發 巨大創造自行車新需求
學者:人民幣未來緩升為主 每年升幅約5%
亞洲各國競相發展博弈產業 商機多收益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