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布娃娃紀錄片導讀 身障兒分享心路歷程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三十一日電︶高雄市婦女館結合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今天舉辦「布娃娃的希望」紀錄片導讀,該片主角身心障礙兒童「以信」及其爸媽也到場現身說法,說明拍攝該片的心路歷程,場面溫馨。

腦性麻痺病童「以信」從小全身多重障礙,有如布娃娃,零歲開始接受針灸等各項復健治療,八年來從未間斷,雖然他常會因痛得受不了,一直哭著「我不要,不要」,但是經其媽媽玉奇不斷安撫鼓勵,現在有時他也會主動要求媽媽帶他去針灸,因為他知道未來視力要更進步與獨力行走的希望,就是要持續接受各種復健治療。

玉奇表示,她從知悉「以信」是個多重障礙兒童且極可能永遠看不見時,差點崩潰,但她始終抱持永不放棄的信念,如今終於看見孩子未來的希望,也慶幸能將喜悅與照顧的經驗和現場觀眾分享。

一名視障兒童的陳爸爸提問說,他孩子也常像「以信」會在公開的場合發出異聲干擾,引來民眾的不悅,該如何處理?

玉奇回應說,她會先觸摸及安撫孩子,並稍微放大音量以便讓他人聽見,告訴以信「我們現在在餐廳,媽媽有告訴過你公眾場所不能大聲吵鬧,要把聲音放小才不會吵到別人」,讓民眾知道其實家長平日有教導,只是孩子有身心障礙的問題難以克制,相信他人應該會諒解的。

另一名身心障礙機構的人員提問說,腦性麻痺兒童的肢體動作有區分低張力與高張力的障礙,「以信」屬於低張力的小孩,為何其身體能夠挺那樣直?

玉奇表示,她把「以信」視為上天給的特別禮物,因為「以信」的聽力、視力、智力、肢體等都有問題,所以她努力做功課,從零歲開始就帶他進行早期療育各種復健醫療及民俗治療,「以信」的頸部以上的復健至少持續三年,接著進行腰部以上復健至七歲,她希望未來「以信」能行走,所以將安排下肢復健。

她指出,現在雖然「以信」還是像個布娃娃一樣、全身癱軟,但她仍會經常帶著「以信」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遊玩,與他人保持互動,牽著他慢慢學走,她相信有一天孩子一定可以自己走得很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