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櫻花鉤吻鮭復育需鑿地下水 台中縣府不同意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靜茹苗栗三十一日電)台灣櫻鉤吻鮭是冰河孑遺魚類,亦是世界分布最南界的寒帶性陸封型鮭鱒科魚類,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雪霸管理處為使魚類復育時避開颱風的侵襲,計畫開鑿地下水源做為輔助水源,但是台中縣政府工務局同意,農業局卻不同意,管理處希望農業局能通過,讓復育工作順利進行。

櫻花鉤吻鮭僅分布於大甲溪上游,數量稀少而瀕臨絕種,因此政府於民國七十三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及施行細則之規定,指定並公告櫻花鉤吻鮭為珍貴稀有動物,因此,櫻花鉤吻鮭被列為文化資產之一;其現存棲息地的七家灣溪流域,也於在民國八十六年由台中縣政府公告為「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

台灣櫻花鉤吻鮭的棲息環境極為嚴苛,需有適當之蔽蔭、冷冽清淨之溪水,要有淺瀨、急灘及深潭之多樣性河床與礫石底質,和豐富的水生昆蟲等條件,且對水溫的要求十分嚴格,許多研究顯示,最適合產卵的溫度為12℃,當水溫超過18℃時,該水域即無櫻花鉤吻鮭的蹤跡。

由於台灣地形陡峭,上游河川每遇颱風或是驟降的豪雨往往使得溪水迅速暴漲,溪水夾雜土石變得混濁異常。西元2000年四月十日擬訂之「櫻花鉤吻鮭保育行動芻議」中,美國Paul Kline博士和加拿大MichaelHealey研究員即提出養殖鮭魚之水源應該抽取地下水使用,除了可以避免使用可能受到污染的地面水外,夏季時較冰冷的地下水亦有降低水溫的功能。

而日本長野縣水產試驗場場長古川豎男先生於2005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至武陵地區交流鮭魚養殖經驗時亦提出建言「種苗生產時需要一定的水溫,並且不能有任何污染,地下水剛好可以提供適當的水質」。同時,日本北海道大學小野里教授認為:「地下水井是保育繁養殖場基本設備,日本每一個養殖場都有,台灣櫻花鉤吻鮭更是需要鑿地下水井,因為台灣比日本遭受颱風豪雨的機率更大」。

台灣海洋大學黃沂訓教授亦表示:「台灣櫻花鉤吻鮭復育場水源平時充裕、水質良好,惟颱風季節來臨時常造成水源汙濁,影響現存鮭魚維生系統供給種源庫的水源污濁及水源的取水口被淤砂填平,種源庫內的台灣櫻花鉤吻鮭養殖族群一度面臨生存危機」。

為使養殖之台灣櫻花鉤吻鮭,能順利度過颱風暴雨時期水質混濁之危機,管理處已於九十五年十一月六日完成備用水井之規劃設計,並於九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經臺中縣政府工務局水利課函文同意本處辦理這項工程,但是臺中縣政府農業局卻以地下水井位址位於「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之核心區為由,不同意管理處施作。

管理處表示,管理處就是該區域保育機關之一,為保育國寶魚能安全度過颱風時期,依專業必須施設備用水井,但是台中縣府農業局卻枉顧台灣櫻花鉤吻鮭養殖族群生命,一味反對地下水井施作,實違反「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育計畫」之宗旨及計畫分工職司。管理處表示將持續與臺中縣政府理性溝通協調,以善盡復育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之重責大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