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義大教授張耀祖 成功研發全球最快3C解碼器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五日電)高雄縣義守大學研發團隊在糾錯編碼理論上有重大突破,資訊工程系教授張耀祖帶領的團隊研發成功解碼快速的解碼器,衛星通訊、行動通訊、數位影音、數位儲存設備相關產品,都可直接應用。新解碼法較目前解碼法快一百倍以上。

張耀祖帶領資工所博士生陳資衡與陳建宏,針對解碼法從糾錯碼理論發展到軟體驗證及硬體實作,並開發出可直接應用在積體電路的矽智財元件(IP)。

之前,張耀祖曾與義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肇健合作提出二元平方剩餘碼的代數解碼法,二元平方剩餘碼是國際公認難解的碼,義守大學編碼團隊接連解出五個從未被解出的平方剩餘碼,在糾錯編碼理論上有重大突破。

現在,張耀祖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解碼法,不但解碼速度驚人,且極具實用價值,適用範圍更為廣泛,更能直接被產業界使用,舉凡衛星通訊、行動通訊、數位影音、數位儲存設備相關產品,都可以直接應用。

張耀祖表示,發展數十年的硬體效能能提升幾成,就屬難能可貴,但研發團隊發展出的新型解碼器在製成晶片後,將能提昇一百倍以上的速度,且面積更小。這對必須使用糾錯編碼的3C數位產品而言,不啻是一個驚人的好消息。採用這項核心技術,可讓台灣產業界開發出具有高度競爭力的產品,不但提昇台灣產業的技術層級,並增加產業獲利效益。

他指出,美國在2009年2月將全面實行數位廣播,現有的大部份電視將無法直接收看節目,數位產品將逐漸取代現有的類比產品,而數位資訊的傳播必須有糾錯編碼保證傳播的品質。1950年代漢明(R. W. Hamming)及葛雷(Marcel J. E. Golay)相繼提出以他們為名的糾錯編碼,各種著名的編解碼理論及解碼電路相繼被提出,至今糾錯編碼已在電子及通訊應用上大放異彩,為現今各種3C產品提供穩定品質的保證。

他表示,義大研發團隊顛覆糾錯碼近六十年來的一般作法,捨棄複雜代數及遞迴運算,提出數種高速解碼法,可直接替換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解碼電路,也提出最佳化的設計滿足ASIC及FPGA的IP產業的需求。

他表示,這個解碼法的關鍵想法不是來自編碼領域內,而是反覆思考問題的本質,今年四月間突然得到一個靈感,用數學領域內的一個想法進行解碼,當他將解碼原理告訴兩位博士生時,很驚訝地問原理這麼簡單為什麼沒有人提出過。

他表示,在思考問題的過程,每個人走的路並不相同,看到的事物不會一樣,簡單的解法不見得會被人發現,尤其是以不同領域的想法解決問題的時候。當研發團隊有方向後,經過每天反覆討論,發展所需的數學理論、推導演算法,並化簡複雜度,最後利用軟體模擬結果,進而開發硬體的矽智財元件,完成可直接應用的產品。

陳建宏回憶起研發日子的感覺,除每天在學校密集討論外,回家後,張耀祖每小時就會打電話詢問程式的結果,這段時間經常撰寫程式到隔天早上,也經過這段幾乎是不眠不休的努力,終於得到科技革命化的結果。

張耀祖期勉學子,有了點子最好能盡其所能地盡快將它完成,難得有這麼好的機會,如果一個不小心被外國人捷足先登,豈不令人扼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