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開北戴河會議的兩大議題

人氣 2

【大紀元8月7日訊】(亞洲時報潘小濤8月7日撰文)胡錦濤上台後停辦四年的北戴河會議,據稱今年將重開,親北京《大公報》指出,黨政軍、人大、政協及各民主黨主要負責人,十七大前夕來到北戴河進行「非正式﹑ 靈活的溝通以及意見交換」,是不可避免的。若報導屬實,其意義非同小可,不僅顯示十七大高層人事安排可能僵持不下,需元老出面協助解困,且通脹問題遠較外界想像的嚴重,要黨內最高層舉行非正式會議,為應付通脹之道集體背書。

北戴河會議,其實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五套班子」的主要領導人,以及其他中共元老雲集北戴河而舉行的非正式碰頭會,主要是為中共最高層的人事及重大政策作最後決定。因此,這是各派勢力討價還價的角力場,過去五十多年作過無數影響深遠的重大決定,包括設立人民公社、推動大躍進等。

胡錦濤上台後,立即在O三年夏天取消中央領導人到北戴河集體度假、辦公的傳統。當時,這項「胡溫新政」令人耳目一新。中央領導到水清沙幼的北戴河度假,區內實施封路戒嚴,不僅擾民,也彰顯了中共高層及其家屬的特權,早已在社會引起很多不滿。

對胡錦濤等第四代中共領導人來說,停辦北戴河會議正是他們走出江澤民等中共元老陰影的好機會,若非迫不得已,絕不會主動重開。試想想,如果胡錦濤來到元老雲集的北戴河,他豈會不被急欲為國家大政「獻謀劃策」的老幹部包圍?退一步說,即使元老們不找上門,難道胡錦濤不該以後輩身份,主動上門向他們請益國事嗎?平日苦無機會為國家排難解憂的老幹部,一定會趁著北戴河會議之機,向胡溫施壓,又或為自己的子女、親信謀利益。

但是,被取消了四年北戴河會議,最後陰魂不散,今年要重開,說明胡錦濤無法以一己之力擺平黨內分歧,必須請元老出面,為自己保駕護航。除了十七大的人事安排,難道還有甚麼問題能難倒胡錦濤嗎?!過去四年,因為沒有重大的人事安排難題,胡錦濤也就毋須北戴河會議了。在中共政治中,人事是「總綱」,綱舉則目張,只要掌握了人事權,包括政治路線、執政方向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因此,政治局委員及常委的空缺,成為各方覬覦的肥肉。

目前來看,胡錦濤安插心腹親信進入政治局,甚至擔任常委,作為未來接班人來培養的計畫,遭到其政治對手(包括江澤民、曾慶紅)的極力抵制,只好請元老們出面協調。這就是重開北戴河會議的底蘊之一。

此外,經濟過熱,特別是日漸失控的通脹問題,很可能遠比我們知道的嚴峻,而中共掌握了全面數據,當然知道其迫切性和嚴重性。一九八八年,在趙紫陽極力主張之下,中共最高層在八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的北戴河會議上,決定勇闖物價關。結果通脹加劇,通脹幾乎失控,各省市都出現搶購潮,引發社會動盪,並間接導致八九民運。闖物價關失敗,雖然趙紫陽要負上責任,但這是集體決定,所以「六四」後罷黜趙紫陽時,其主要罪名還是「分裂黨」,而非闖物價關失敗。

現在的經濟情況跟八八年有點相似,豬肉、糧油等物價漲幅超過百分十。雖然今天老百姓的承受力已大大提高,但低收入人士已經苦不堪言,社會穩定受到很大衝擊。因此,胡溫需要黨內實權人物的非正式會議,就應付經濟過熱及通脹加劇的政策,名義上交換意義,實際上統一思想,甚至為中央的政策進行集體背書,也就是負上集體責任,萬一政策失效,出現嚴重的政治後果,也是集體決策的結果,而非個別領導人的失誤!(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傳中共將召開北戴河會議討論十七大人事安排
十七大權鬥觀火台:北戴河會議
兒童失蹤日 尋親家長山東舉辦集會遭阻撓
疫情爆發以來 中南大至少81官員教授病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