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退貨風波 港商受累訂單少兩成

標籤:

【大紀元9月1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一日電)香港「文匯報」報導,近期發生的美商退貨召回中國大陸製玩具事件,港資玩具企業首當其衝,與往年同期相比,港商訂單減少兩成左右。

東莞港資玩具製造商表示,此次的召回事件讓他的訂單受到了直接的衝擊,訂單減少了兩成左右。現在做的都是超過四年的老客戶,但是去年開闢的新客戶,今年七月以後基本上就沒有新的訂單過來。

該名港商說,此次被美國召回的玩具中,有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是因為設計方面的問題,因此在後面接單的時候,一定會注意到在跟客戶簽訂合同時,會明確各自的責任。「誰的環節出了問題,誰來承擔責任,否則生意肯定是做不長久的。」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黎友煥表示,玩具召回事件將會造成採購商再次提高質量關卡,從而造成廠家的成本被迫上漲。

黎友煥指出,在以往對中國玩具進出口的跟蹤研究中發現,大部分珠三角玩具廠家都是依據契約,按照國外圖紙或樣品生產。根據合同法,在此種情形下,中國廠家無須負擔責任,但卻必須在召回事件中背負經濟與信譽的雙重損失,實際是國際貿易糾紛中最無辜的受害者。

據瞭解,由於勞動成本提高、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玩具採購商和委託加工商不僅沒有相應提高玩具價格,反而在壓價,造成玩具生產商處在邊緣利潤中,如稍為不留神,便無利可圖。

廣東省玩具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卓明指出,在這種情況下,迫使一些生產商不得不在原材料上動腦子,用低價料,因而造成產品質量出現問題。

他說,在這個問題上,更大的責任在於採購商,「又想馬兒跑,又不想給馬兒吃草,總想自己佔便宜不讓對方得到好處,哪會有雙贏的好結果呢。」

李卓明建議,中國玩具廠商一定要保證一定利潤的前提下才接單生產,否則不要去做這種生意。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保證合作方的利益,國外玩具採購商也應該遵循互利原則,產品定價要合理化。

相關新聞
美商召回中國製玩具 台要求全面下架
港初選案|消息:認罪與罪成被告分6批求情
控煙|港府推短期十招 「火車頭」規管欠時間表
港「長洲覆核王」郭卓堅涉欺詐被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