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尉:胡溫政權的經濟風險會擴大到17大之後

蘇尉

【大紀元9月19日訊】中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在8月29日上午舉行了第三次全體會議,其中一項內容就是聽取中國發展改革委主任馬凱,報告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馬凱提到了當前中國經濟中存在的五大矛盾和問題:第一,「三過」問題,投資增幅還在高位,貨幣信貸增長依然偏快,外貿順差仍在擴大。第二,節能減排形勢相當嚴峻,高耗能行業增長仍迅速。第三,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擴大。前7個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漲幅達到 3.5%,其中7月份當月同比上漲5.6%。第四,影響農業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的不利因素較多。第五,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亟待解決,房價漲幅仍較高,就業、看病、上學等方面的問題仍然較多,非法用工等侵害勞動者權益的問題還不少。

中共傳媒已經高調宣傳下半年中國政府要著力於「民生牌」了。北京專家狂吹十七大將是一場「民生的盛宴」。這恰恰說明通貨膨脹已經是影響到十七大和十七大之後的嚴重問題了。

▲胡溫政權難以控制的通脹之憂

「什麼都漲,豬肉都14塊一斤了!房子工薪階層就別指望了!不是說人民幣升值了嗎?怎麼越來越不值錢了呢?」這就是中國國民2007年感受到的通貨膨脹。

中國國家統計局於9月11日公佈:8月份通脹率為6.5%,比7月份上漲了0.9個百分點。 8月份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8.2%,其中肉禽及其製品價格更上漲了49%,鮮蛋和鮮菜價格也分別上漲了23.6%和22.5%。此外,水電及燃料價格上漲了2.7%、建房及裝修材料上漲4.8%、租房價格上漲3.9%,中藥材與中成藥價格也上漲了10.5%。最新公佈的通脹率又成為中國自1996年12月以來最高的。

2007年隨著中國CPI數值的一次一次上揚,通貨膨脹問題早已變成了各種會議的熱門話題。

中國人民銀行在8月8日發佈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目前中國價格上行壓力加大,通脹風險值得關注。報告認為,前期糧食和肉禽蛋價格的上漲已逐步傳導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飲等行業,因此有必要高度關注價格傳導問題,防止價格全面上漲。

馬凱用統計數據說明,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上漲較多:今年前7個月食品價格的漲幅達到8.6%,拉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8個百分點。食品類中的糧價是2006年10月份開始上漲的,今年年初繼續上行,當時評論認為更多的是翹尾因素。而價格上漲的情況傳導到肉禽蛋價格上後,便一發不可收拾,肉禽及製品價格從2007年4月份以來就屢創新高。如今「已逐步傳導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飲等行業,因此有必要高度關注價格傳導問題」,這樣,還能樂觀地認為,當前的通貨膨脹上升只是暫時現象,核心通貨膨脹(Core Inflation,是指剔除暫時性因素影響的潛在通貨膨脹)還比較平穩,潛在的通脹壓力依然很溫和嗎?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近日發表了關於通脹、貨幣政策和出口的研究報告,其中調高了今年CPI通貨膨脹的預測至4.0%-4.5%,並認為通脹水平落在這一區間的概率為50%,高於或低於這一區間的概率各為25%。調高預測主要的主要原因是近期氣候的異常變化和豬肉價格據高不下。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東認為,中國的通貨膨脹已經開始失控,而政府對通脹的判斷以及措施落後於形勢。他估計CPI通脹會在明年年中達到6.5%,如果氣候不作美或石油、材料進一步漲價,甚至可能沖上8%。『2006年6月時,中國通脹為 1.5%,而一年後颷升至4.4%。食品漲價是拉升通脹的最大動力,在過去一年通貨膨脹中的70%來自食品。這個趨勢不僅會繼續,而且會進一步惡化。』

中國央行的報告也認為通脹風險正在加大,主要有四個因素:一是糧食、肉類等食品價格短期內易漲難落。二是能源資源價格存在上漲壓力。三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四是通脹預期增強,對價格形成進一步的上漲壓力。

儘管中金公司的報告還分析說:『種種因素表明中國通貨膨脹不會失控,包括勞動生產率增速快於工資增速使單位產品勞動力成本下降、PPI增速仍在放緩、近期農牧產品價格上漲中的一次性因素、人民幣升值速度的加快,中國政府具有抵禦通脹的決心和能力。』但是,通貨膨脹預期已經形成。當物價上漲預期植入人心時,消費者會希望提前購買一些商品,零售商希望當前少賣一些,雖然實際的供給和需求都沒有發生巨大的改變,但是人為製造的短缺局面出現了,市場的均衡就發生變化,價格也就會上升,通脹預期也就變成通脹的現實。

還有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美國次級債風波使得各國大規模地注資以救市,但國際範圍內的大規模注入的流動性,會不會對中國造成外匯快速流入的壓力?中國專家認為,引起近期中國通脹水平變化的原因,有總供給方面,也有流動性過剩推動的總需求上升的作用。

▲房價不計入CPI不符合中國國情

還有一個重大的疑問,中國的官方數據是否低估了實際通貨膨脹水平?瑞銀集團亞太區近期的一份報告指出,最近10年來中國的實際通貨膨脹水平一直高於政府公佈的數據,他們計算出的數據是3.6%,遠高於政府公佈的1.4%。因此,他們認為至少在過去7年裡,政府數據都低估了實際通貨膨脹水平。

近期,對於中國CPI構成缺陷的討論又如火如荼。CPI是衡量通脹的重要指標,8月25日,北京市統計局首次對外公佈CPI的計算細節,屬於壓在國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的房價,一以貫之沒有出現在CPI構成中。這個問題其實早在2005年就引起了經濟學界熱烈的討論。中國統計局的表示是:『按照國際統計慣例,房價屬於投資』。

住房在中國到底應該算投資還是消費?負責CPI編制的中國國家統計局官員劉文華解釋說:『商品房購買行為實質上是一種在短期內集中支付,卻用於今後幾十年的消費行為,其購買和消費行為是不同步的。如果直接把短期內的買房支出納入當前的CPI統計中,就會使編製出來的 CPI因商品房市場的週期性而出現劇烈波動,無法真實反映與當前居民實際消費內容相對應的全部消費支出的價格變動』。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研究員易憲容所持觀點相反:『歐美國家的房地產市場發展了幾百年,一手房市場佔的比重很低,只有15%-20%,中國房地產情況則相反,一手房市場85%以上,二手房市場交易不足15%。此外,這幾年房地產投資炒作盛行,但咱們中國的老百姓買房有多少人是投資,大部分還是自住。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情況與他國房地產市場存在差異,用所謂的國際慣例來套中國,很容易把通貨膨脹的實事掩蓋起來。』他認為:『通貨膨脹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為什麼CPI數據現在看起來還這麼低,關鍵是CPI的統計數據沒有充分考慮中國城市居民消費權重第一的居住價格。』(chinesenewsnet.com (他認為chinesenewsnet.com)

到底是把房價計入CPI中『無法真實反映與當前居民實際消費內容相對應的全部消費支出的價格變動」』還是『不把房價計入CPI無法真實反映通脹的事實』這個問題值得好好探討。在8月30日,新華社又專門刊文解釋商品房價格為何不計入CPI,大致內容是住房在折舊期間還有增值的可能性,故算投資。CPI中計算的住房價格主要是租房價格。其中,還有這樣一段:『假設把商品房作為消費品納入CPI,今年上半年我國房地產價格同比上漲5.9%,CPI上漲3.2%,如果把兩者合成在一起,其指數將反映出我國國民經濟進入中等通脹狀態。如果把股票價格也納入到CPI統計範圍,那麼上半年我國CPI的漲幅會超過百分之一百。』

新華社的透露,有破題的作用。從中可以找到中國的房價堅挺,中央政府越調控房價越漲得火熱的原因。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大城市房價照舊不斷上漲。從北京的情況就可窺一斑:北京的樓市雖然供應相對增加,需求相對萎縮,但是價格仍持續上漲。2007年7月,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1380元/平方米,比上月增長2.2%,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41.4%。據逐步公佈的中國房地產公司的中報顯示,房地產企業半年淨利潤猛增,漲幅在24%-164%之間。

消費性居住購房是中國住房市場交易的主體。不計入CPI對國民是不公正的 ,如果住房不計入,那麼同樣是一次性消費的汽車、家電為何要計入呢?古董車也是有增值的可能性的麼。

▲ 低估CPI,在於無視最廣大低收入者的利益

除『三座大山』的一山——住房之外,中國的CPI 不能完全反映真實通貨膨脹程度還包括另外兩座山——教育和醫療。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司長魏貴祥曾有以下解釋:『生活壓力的增加很大部分是物價指數之外的原因造成的。動輒數萬元、十幾萬元的『擇校費』,名目繁多的鋼琴班、芭蕾班、奧賽班、英語口語班,肯定會給普通家庭帶來巨大的支出壓力。而這些名目是非正常的、不合法的,不能通過正常采價渠道取得價格,不能同質可比,因此不能納入物價指數的計算。』醫療方面問題更大。當前中國物價指數反映出的藥品價格是下降的,特別是西藥,因為政府一直在降低藥品的價格。但是病人看病體驗不出來。因為醫院不停在增加用藥種類,提高用藥檔次,開大處方、用進口設施診斷和治療,特別是有些降價藥品從醫生處方上消失等等因素,都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不斷上升的醫療支出,這些都是物價指數統計之外的問題,在物價統計中是看不出來的。國家統計局將『非正常』、『不合法』視為『物價指數統計之外的問題』來搞統計,不僅是保護腐敗,根本是欺騙國民。

這樣看來,中國通脹的壓力之大,遠遠超過低估的CPI數值。溫家寶已經被證明是十分糟糕的貨幣政策根本難以有效地控制住通脹。雖然胡溫政權已經許願,今年下半年要主打的「民生牌」,要為老百姓解決兩大難題——吃和住的價格飛漲問題,這對十七大的新舊人物都將會是個莫大的難題,因為他們的理念並沒有轉變到保障低收入者和為公眾服務上來。

經濟風險越聚越多,自然會演變為政治風險,這是執政者最清楚不過的,但是能不能化解卻不是他們說了算的。比如居高不下的房價,有人早開了藥方:『如果政府敢下這個決心把沒付清土地出讓金的土地全部收回來,或者讓房產商把錢全部付清,貸款利息再加上去,誰還敢囤地?房價馬上會降下來。』胡溫敢照方抓藥嗎?

──原載《民主中國》(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劉曉波:胡溫政權的意識形態焦慮
佚名 : 中共竊國以來對民眾的經濟迫害
北京學者:中國環境污染源於政府制度無序
聽眾:中國百姓有“新三座大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