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腐敗 大馬超級港口醜聞直指首相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9月2日訊】(亞洲時報 Anil Netto馬來西亞.檳城撰文/晏陽翻譯) 馬來西亞本來旨望「巴生港自由貿易區」(Port Klang Free Zone),會成為東南亞最大規模的同類設施,但近期圍繞這一開發計劃的醜聞愈演愈烈,並在明年大選之前,進一步打擊了巴達維首相的政府形象。

當年大馬政府批准這一超級工程上馬,條件是這個貿易區必須財政自給自足。2003年5月,時任交通部長林良實在退休前提出,購買400多公頃土地用於一項類似於迪拜「傑貝阿里自由貿易區」的工程。時任首相馬哈蒂爾在2003年10月卸任前批准了這一交易。

「巴生港自由貿易區」位於雪蘭莪州中部。最初的預計成本是11億馬幣(折合3.15億美元),由於各種原因,在巴達維接任首相後,其造價卻激增到47億馬幣。巴達維政府雖然未批准超支成本,但預計還由政府來承擔。

這當中的轉折發展,暴露了執政黨「巫統」的政客、交通部、巴生港務局、以及與政界關係密切的私人公司Kuala Dimensi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隸屬執政聯盟的「國會公共開支委員會」主席薩瑪德(Shahrir Samad),最近已要求調查這項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官員腐敗。

從巴生港務局購買土地開始,這一項目的可行性就明顯降低了。港務局從Kuala Dimensi公司購買土地的價格,遠遠高出當時的市值。1999年,Kuala Dimensi公司以每平方呎3馬幣的價格,從一個馬來漁民家庭合作社購買了約250公頃農業用地。這個合作社的主席是雪蘭莪州議會議員,同時也是巴生港務局的一位主任。

接下來的一年,Kuala Dimensi公司試圖以每平方呎23馬幣的價格,將部分土地注入與之有關聯的上市公司Wijaya Baru Global Bhd。證券委員會當時拒絕了這一轉移計劃。

儘管如此,到了2002年,Kuala Dimensi還是成功說服巴生港務局和交通部,以每平方呎25馬幣購買這塊土地,總價值是11億馬幣,加上利息則是18億馬幣。反對派批評說,即便把基礎設施包括在內,這一價格仍高於當時的市值。

財政部和司法部曾經建議政府,僅以每平方呎10馬幣的價格購買那塊土地。但由於不得而知的原因,最後拍板的交易價卻是每平方呎25馬幣。

在購買土地後,港務局沒有通過公開招標,就委任Kuala Dimensi為巴生港項目的主要承包商。批評者說,該公司不僅能從買地中獲利,還能從工程建設中獲利。與此同時,金融風險和超支的建設成本,卻完全由港務局和政府來承擔。

總審計長在其2003年的年度報告中指出,港務局在購買土地前,本來有5億馬幣儲備金的,後來卻突然之間卻沒有足夠資金來開工。交通部後來也受到批評,因為它發出了「支持函」(實際上相當於金融保證的公文),批准Kuala Dimensi為該項工程發行40多億馬幣的債券。然而,根據當前法律,只有政府財政部,才有權發行這類債券。

2004年,Kuala Dimensi公司通過一項15年的管理合同,請迪拜的「傑貝阿里自由貿易區」管理局,來幫它管理這一項目。但合作雙方很快翻臉。迪拜方面的官員抱怨說,巴生港務局的官僚作風和事事插手的做法,影響了他們的工作。

「傑貝阿里自由貿易區」管理局的執行主席蘇拉耶姆(Sultan Ahmed Sulayem),曾於2006年3月向交通部長陳廣才寫信投訴說,「我們最擔心的是,這個自由貿易區以及我們自己貿易區的名聲,會因為巴生港務局持續不斷的干預而受損。我們負責的很多領域一直受到拖延,港務局甚至越權推翻我們的決定。」

儘管如此,「巴生港自由貿易區」還是在去年11月開始運營了。這一設施有260公頃空地供投資者使用,但目前只有31公頃得到利用,挪威石油天然氣設備公司Aker Kvaerner建立的亞太地區樞紐,佔了其中用地的一半。

與此同時,更多的是空置的大量樓群,其中有些仍在建設中。例如在512個輕工業單位中,只有約12個已有公司進駐。由於公司運營還不到一年時間,目前尚未公佈利潤或虧損報表。

「巴生港自由貿易區」迄今仍乏善可陳,但交通部發表聲明說,它相信其使用率在5年內能達到80%。交通部聲明又說,該工程成本增加,是因為採納了迪拜方面的建議,對方卻以沒有說明的「戰略原因」為由,於今年七月退出了這一項目。

交通部說,巴生港項目起初是準備分兩階段完成,佔地面積200公頃,開發成本為4億馬幣;港務局後來採納了迪拜方面的建議,一次性投資18億馬幣,完成佔地面積400公頃的工程。它又指出,迪拜方面希望在能項目中獲得股份,但大馬方面堅持,「巴生港自由貿易區計劃」完全由巴生港務局擁有。

那邊廂,迪拜一方則通過當地報章《太陽報》對協議的破裂作出了批評。一些重要官員抱怨,馬來西亞方面缺乏政府規劃和透明度,而且有「太多既得利益者插手和控制這一項目」。

迪拜的官員還表示,擔心「傑貝阿里自由貿易區」的名聲,會因為大馬政客的干預和有關有計劃逃稅的傳聞而受損。「傑貝阿里自由貿易區」的會計還指控巴生港務局,曾遊說迪拜方面簽署一份有別於最初管理協議的修訂本,以便它自己能申報,某些服務是在迪拜而不是馬來西亞提供的,藉此逃稅。

批評者指出,交通部把成本上升的責任完全推到迪拜方面,但這並不能令人信服。它顯然推掉了自己應當承擔的審計和管理責任。

政府對各種批評無動於衷,引起了反對派的不滿。國會反對派領袖林吉祥說:「為什麼內閣、財政部和交通部中,都沒有人為這項涉及46億馬幣的醜聞負責?那些大量枉耗公帑的人,不僅應當受到紀律處分,而且應受法庭審判。在政府和國會出手挽救之前,應該要有『人頭落地』,為醜聞負責。」

令人悲哀的是,馬來西亞人對於這個醜聞一點也不出奇──自1980年代以來,政府的鋪張浪費行為早已令大馬人麻木了。儘管如此,對巴達維首相來說,這一醜聞仍是他上任3年來面臨的最令人尷尬的事情之一。

2004年巴達維在大選中,曾承諾打擊腐敗。似乎他的政治軍師在明年的大選中,有需要提出另一套競選口號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布林肯訪華之際歐盟動作頻頻 專家:聯合抗共
因應俄無人機威脅 烏克蘭從前線撤回M1坦克
【晚間新聞】美政府實錘 中共網絡攻擊大紀元
【環球直擊】中國餐飲業萎縮 分析:失業潮加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