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動物園鴨鴨放流比賽 民眾競鴨觀水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二十五日電)景美溪原是先民飲水、耕種的主要水源,不過河岸邊的家庭與養殖業、農業用水等污染源流入河川,讓景美溪呈現中重度污染。台北市立動物園今天舉辦「鴨鴨放流比賽」,讓民眾藉鴨鴨玩具競賽觀察水紋環境,進而關心河川保育。

台北市立動物園與財團法人台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東南科技大學、自然步道協會、文山社區大學的大、小朋友,上午在景美溪畔進行一場「鴨鴨放流比賽」,參加民眾以黃色的玩具小鴨在河面競賽,藉以觀察玩具小鴨與水紋、河岸的動態。

動物園指出,鴨鴨在水裡遇到深潭與淺灘,流速與流向都不同,再加上河中的垃圾及淤積的泥沙產生阻力,最早放流的鴨鴨不一定就是冠軍鴨,有時淺灘上還可見死魚。民眾藉放流黃色小鴨,也能對生態環境更深層省思。

動物園說,景美溪從水源地「旅行」到景美、木柵地區近三十公里的距離,早期河流兩岸的河灘地生長著一些河濱植物和水生植物、野果、野菜,溪裡就可找到蚌類、蜆、鱉、鯉魚、鯽魚、溪哥魚等;岸邊還有蛙類、蜥蜴、石龍子、蝸牛,及各式各樣的鳥類與昆蟲。

不過,景美溪現在因家庭廢水、養殖業廢水,以及石碇、深坑的農業用水等水污染源流入河川,溪水不再清澈。

動物園說,景美溪流域文山區段可見到的鳥類約有三十種,其中又以綠繡眼最多。現在對水質很挑剔的翠鳥,在污染嚴重的溪仔口已不曾被發現;魚的種類也只剩吳郭魚、琵琶鼠等外來種而已。

動物園表示,民眾想親近溪流,可以到溪旁散步、認識周遭生物的名稱並作記錄;也可以觀察溪流的水文、學習檢測水質等的方法,進而對溪流展現關懷、思考它的存在價值及保育的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