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有的學校叫好 有的學校怕麻煩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花孟璟、林明宏、余雪蘭、黃良傑、黃淑莉/綜合報導〕教育儲蓄戶政策實施,學校反應兩極,有學校大聲叫好,但也有學校擔心會有績效壓力、而且還要多開一本帳,徒增麻煩。

部分學校已開戶 部分觀望中

目前已有雲林、嘉義等多個縣市的學校已設立專戶開始運作,但也有部分學校稱尚未接到公函,不清楚這項計畫,部分學校則觀望中。

過去學校有特殊境遇學生,一被媒體披露,往往一下子跑進來許多捐款,但捐款是否專款專用並無監督。花蓮縣教育局表示,有了專戶之後,學校除了要成立管理小組,每有個案要動支專戶,需開會討論決定、單據報銷,教育局也會成立對口的管理單位監督。雖然立意良好,不過花蓮縣目前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學校有意願開立專戶。

資源貧乏區 恐怕沒有錢可捐

吉安鄉有校長說,有些都會地區,學校很積極,與外界關係好,捐款可能不斷;但資源貧乏地區,根本沒幾個有錢可以捐,教育部即使在網路上成立資訊平台供民眾瀏覽,但全國有三千多個中小學、那麼多需求,「我的需求能被看到嗎?還是被淹沒?」

個案上網 憂心學生被標籤化

光復鄉一位國小校長則說,多一個專戶,等於多開一本帳、年底學校還要多做一個報表,萬一募不到款還可能被檢討,小校老師兼行政已經很辛苦,新政策根本徒增困擾。

南投縣草屯國小校長林英智指出,教育儲蓄戶的設置,讓學校引進社會資源制度化,社會善心人士的捐款,學校均在網頁公告徵信,並將專款使用情形,定期提出報告,而捐款者更能憑收據扣抵所得稅。

不過,有不願具名的國中校長指出,未來以專戶進行勸募時,必須將個案學生資訊,以故事方式公布於學校網頁,此舉是否會讓學生被標籤化或者是自尊心受到影響,教育單位必須審慎考量,因此,目前先採觀望態度。

雲林縣內各校均已成立教育儲蓄戶,小校的校長、老師們認為,各界捐款能有專戶管理,且專款專用公信力較高,民眾捐款的意願也較高;不過大型學校校長憂慮專戶經費來源,可能會成為學校另一負擔,有部分老師現已開始擔心,將來要去募款。

老師擔心走調 以後要去募款

嘉義市教育局副局長林良慶認為這種做法,可以避免有人利用捐款或捐物資給學校節稅時以少報多的弊端。屏東縣校長聯誼會會長兼瑞光國小校長林憲亮表示,校長大多表示支持,但老師擔心未來勸募走調,流於強迫。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