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社福:頭痛醫腳 教部作法很弔詭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田瑞華/台北報導〕教育部在中小學推動學校教育儲蓄戶,鼓勵學校對外募款,籌款績效優良者還會獲縣市政府從優獎勵,聯合勸募協會秘書長周文珍聽聞此事表示,這是「頭痛醫腳」,而且作法十分弔詭。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社會資源處傳播組主任陳美君也表示,弱勢家庭的孩子無法正常接受教育,有時不只是因為付不出學費或營養午餐費,而是導因於家庭問題,影響孩子正常上學,家庭問題沒解決,反而可能變成「福利依賴」,也非各界所樂見。

周文珍指出,如果中小學現有的仁愛基金或募款行為無法妥善管理,教育部應想辦法加強管理,例如要求學校的愛心專戶報部核准或備查,而非再開一道大門,通令所有學校對外募款。

解決家庭問題 非一味救助

周文珍表示,在看待教育部這項措施時,不應該是用勸募資源會不會被排擠、被瓜分的角度,而是讓人擔心教育部身為教育主管機關是如何看待「國民義務教育」?

她說,教育部應該思考,為什麼有愈來愈多學生連接受義務教育都很困難?既然是義務教育,政府就應該提供弱勢家庭的孩子更多支持和協助,好讓他們能順利就學,怎麼會變成這些孩子要靠學校向民間募款?

陳美君則指出,從家扶的經驗,孩子無法正常上學,必須先根本解決家庭問題。例如,當家中的父親需要離家到外地打工、無法兼顧看小孩上學、看聯絡簿;母親的精神狀況不穩定、不讓小孩上學時,此時應協助母親就醫治療、短期的社工或志工幫忙照顧小孩,以及協助父親找到不需要到外地打工的工作,才能回復家庭正常運作、讓小孩按時上下學,而非只是一味給予救助而已。

她建議,教育機關和社福系統應協調現有的教育和社福架構,支持孩子順利接受義務教育,而不是要求學校對外募款。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