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農夫自創排沙法 教授折服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小科技大發明!受水利署委託研究清淤排沙的成功大學研究人員,昨與南投縣中寮鄉生態果園農友田評沼進行一場「理論」與「實務」的清淤排沙交流後,對僅有國小學歷的農夫利用「水壓」及「真空原理」研發排沙之道,竟與研究中的「水力漩流法」排沙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驚奇不已。

成大教授前往取經

每逢豪雨過後,石門、曾文、日月潭水庫常因水中含沙量過高,致供水、發電等功能大受影響;此外,農田水利灌溉管線設施也可能遭泥沙阻塞,致灌溉功能無法發揮,水利署遂委託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等學者進行清淤排沙研究計畫。

原理似水力漩流法

成大研發方法為「水力漩流法」,李明熹教授指出,歷經一年實驗,發現該法排沙量可達九成,日前向水利署簡報時,獲知田評沼也研究出一套排沙方法,昨特地前往取經。

六十歲的田評沼在廣達三百坪、深約四米的魚池中,設置六個沉沙池及六條排沙管線,池中央則設計一道活動式閘門,一旦池水變濁,即拉起閘門,不必使用任何電力或馬達等工具,污水即隨著管線被排到野溪達到清淤目的。

李明熹觀察後,對田評沼佩服不已,因為他利用地勢高低落差、水流產生的力量,即所謂的「水壓」及「真空原理」,與「水力漩流法」異曲同工。

有助改善水庫含沙

李明熹說,「水力漩流法」係利用水產生的動力讓沉積的泥沙浮游,屬「動態式」排沙,田評沼的方法則為「靜態式」,一旦淤泥沉積過多或變成塊狀時無法排出,若能讓兩者合而為一或交叉運用,不但可節省清淤成本及時間,石門等水庫及農田水利灌溉用水含沙量過高及污濁問題,可望獲得大幅改善。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