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實況上網 大學新角色漸成形

標籤: ,

【大紀元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恩婕編譯報導) 這已經不是新鮮事,也不是幾個大學的事,而是數位時代全球新趨勢。許多學校正利用科技,將大學課堂實況及課程資料庫透過網路開放,所有人都可以觀看,而且全部免費。雖然透過線上免費學習無法取得正式學位,但自開放以來,收看及下載人數已達數千萬之多。

這股潮流始於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式課程計劃(OpenCourseWare),目前該校網路上已有1800種課程,幾乎是學校的全部課程,同時,麻省理工也與150多所有興趣開放課程的學院與大學共同合作,在國際網站上一共提供了5000多種課程。每所學校的做法不盡相同,有的學校使用猶他州立大學(Utah State University)開發的網路教育平台eduCommons,有的學校則將課程放上免費的網站如YouTube或是蘋果(Apple)的iTunes U。

提供大眾知識

這樣的事常常發生,一個奈及利亞的學生在網路的冶金工程課印出幾頁筆記,帶給同學當補充教材。由於同學們不斷的要,最後他下載了整個課程,全部印出來帶到教室,讓他贏得滿堂采。

大約有三千五百萬人已經試過麻省理工學院線上課程,令學校大感驚奇的是,約有一半的使用者不是學生或老師,而是僅僅是好奇想學習的人。

只要在耶魯(Yale)網站上輕輕一點,就可看到該校最受歡迎的哲學系教授卡根(Shelly Kagan),盤腿坐在書桌上,與學生討論生死議題。鏡頭焦點非常清晰,你可以看到黑板上的粉筆、球鞋的鞋帶;你也可以看到教授在說重點時眉毛一上一下的;你可以看到書單,也可以直接在線上取得指定作業,只是不要請他批改論文。

耶魯的7種初級課程上線後,在一週之內,卡根教授收到許多熱情又好奇的電子郵件,都是看過課程的人試著聯繫他。他開始納悶,這是不是那些不切實際的哲學家蜂擁而至的第一個徵兆。

雖然收費的遠距教學課程存在已久,但免費線上課程是不同的。對學校來說,這些課程也可以帶來利益,例如吸引申請者、傳播學校名聲、打動捐款人或讓校友有參與感等等。在現今一流學府學費高漲,一般人難以進入的時代,有人說這是負有開闊使命的高等教育的回報:提供知識給大眾。

分享研究成果

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開放線上研究工具Zotero,是一種為學者設計的虛擬檔案管理系統,目的是希望全世界的學者可以分享研究心得。約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的教授則將公共衛生課的授課筆記放上網路,讓每個人都拿得到。

如同世界其他大學,美國的大學仍在思索科技之路該怎麼走,如何合法的改變週遭環境。老實說,這裡面有智慧財產權的考量,許多學校認為,在教室裡可以討論或者放映的東西,未必適合公開播放。同時,文化議題也須列入考慮,「什麼樣的觀眾適合什麼樣的內容?」另外,有關收入及維護的成本也必須好好計算。

麻省理工學院表示,開放課程的主要概念是,對全球的教育帶來廣泛衝擊。在數位時代,要試著去重新定義學校的角色。喬治梅森大學說,這是高等教育開放運動的一部份,要將研究的成果分享出去。除此之外,「學者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人讀他們的東西,聽他們說。」

雖然如此,線上開放課程的續航力值得觀察。在柏克萊大學將物理學10 (Physics 10)第一堂課放上網後,前四個月收看次數達11萬5千次,第二堂課卻下降到8100次。然而,在過去一年半,收看大青蛙布偶秀裡的Beaker唱(嗶?)經典老歌Feelings的次數已超過200萬。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Youtube成為大學課程
柏克萊+YouTube 自由上課免學費
年逾七旬老教授 意外躍居網絡巨星
中國上網人數2.1億人預計今年初超過美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