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農科辦公室啟動 未來3年技轉收入5億元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八日電)行政院農委會今早成立第一個專案辦公室─農業科技產業策進辦公室,這個辦公室未來專司農業科技的技轉、智財權的管理和諮詢等重要工作。農委會副主委李健全表示,去年農委會促成技術移轉金收入達新台幣4725萬元,藉由辦公室成立後,技轉金額要在未來3年達5億元。

為強化知識經濟農業,將農業科技研發能量快速擴散應用於產業界,農委會在過去數年已建置相關機制和措施,以強化農業科技研發成果管理與運用,去年推動技術移轉及智財權申請案件達139件,較近5年平均值90件成長逾50%,促成技術移轉金收入達4725萬元,較近5年平均值1293萬元、成長逾265%。

農委會為更進一步強化農業科技研發成果產出、保護、管理及運用,並積極推動農業科技的商品化及產業化,達成「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目標,委託工研院執行「農業研發成果管理及運用計畫」。

工研院技術移轉中心表示,這個辦公室未來要與國際知名智財運用機構合作,修訂智財權和技術移轉管理相關辦法和資訊系統,並加強智財權教育訓練,積極推動新創事業和成果運用模式的創新作法,最重要的是扮演平台角色,設法將農委會的實驗單位的研發成果媒合給農企業,輔導壯大,發揮更大的農業科技利用價值。

李健全表示,工研院今年本身的技轉金收入達15億元,代表有300億元的產值,這個辦公室成立後,可望將一年技轉金4725萬元的額度,逐年衝高到三年後的5億元,代表背後有100億元的產值。

至於未來技轉的領域和項目,農委會科技處長黃子彬表示,醫藥、保健、分子農場、種苗 (畜產、水產、植物)等,將是未來技轉的重要領域。例如過去水試所曾將魚鱗提煉出膠原蛋白,化垃圾為黃金。

此外,農委會正在研發的技術,包括特生中心的牛樟芝做成保健食品;分子農場領域中利用蠶絲做成特殊蛋白質供醫藥界使用;種苗部份則有利用動物產出第八凝血因子、乳鐵蛋白;石斑魚的養育率提高技術;生物性農藥和肥料的技術;中草藥;農試所利用銀耳和薏仁提煉多醣體等。

黃子彬指出,這些技術和來源都源自於農產品,看似普通的東西卻大有用處,甚至是未來人類醫藥用途的明日之星,因此強化研發科技成果的移轉更顯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