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論:昆蟲傳染疾病導致恐龍滅絕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1月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七日電)媒體報導,根據廣獲接受的理論,六千五百萬年前小行星撞地球導致恐龍滅絕。但現在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恐龍滅種是由於另一種同樣具有毀滅力、但某種程度規模較小的威脅,也就是會叮咬動物的昆蟲。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認為,恐龍這種爬蟲類動物會絕種,蚊子與蝨子傳遞疾病可能是主因。

報導說,在植物生態出現改變的情況下,這些昆蟲讓恐龍更難生存。

蜜蜂與傳粉昆蟲促成開花植物快速擴散,導致草食性恐龍失去傳統食物來源,草食性恐龍數量減少,以草食性恐龍為食的掠食者也跟著減少。

研究團隊波納夫婦喬治與羅貝塔說,這項理論有助於解釋為何恐龍經過這麼長時間才滅種。

根據廣為各界接受的說法,白堊紀至第三紀期間小行星或彗星撞上地球,導致恐龍絕種。

另一種說法是,印度火山爆發導致氣候急劇變遷,造成恐龍滅亡。

俄勒岡州立大學動物學教授喬治波納指出,恐龍並未立即消失,反而拖了數十萬年甚至數百萬年。

喬治說,小行星撞擊可能導致急速滅亡,氣候變遷也可能在相對上較短的時間內造成絕種。

但是這種會叮咬動物的昆蟲幫助新興疾病擴散,再加上開花植物的擴散,以及恐龍必須與昆蟲競爭植物資源,這些因素「非常符合」漫長絕種過程。

波納夫婦在新書「誰讓恐龍消失?白堊紀的昆蟲、疾病與死亡」中描述這項理論;這本書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部發行。

波納教授說,檢視保存在琥珀中的昆蟲,發現了會引發瘧疾、痢疾與「其他腹部不適」的有機體。

相關新聞
迫於壓力日本放棄獵殺座頭鯨計劃
美國歡迎日本避免獵殺座頭鯨
河南汝陽發現食草類恐龍化石
SBL最佳鬥士 飛人單月3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