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灣區台灣畫展:書、畫、攝影聯展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倩桑尼維爾報導)北加州的台灣鄉情關懷會,每年在10月份,都在灣區舉辦台灣畫展,介紹台灣的風土人情。今年10月18日~19日,又在北加州南灣文教中心,舉辦了第七屆灣區台灣畫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畫展增加了攝影,所以今年是「書、畫、攝影」三展。展覽室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此次畫展受到很多華人藝術愛好者的好評。

參展者之一的黃玉瓊( Helen Rice)女士,是台灣人,從小喜歡繪畫,但苦無機會。後來在越南,有幸拜嶺南畫派畫家梁少航門下,學習了中國國畫的技巧。移居美國後,雖然已經超過40歲了,過了上大學的年齡,出於對繪畫的熱愛,她又在美國加州藝術學院系統學習西洋繪畫技巧,並拿到學士。黃玉瓊表示,在加州藝術學院上學那段時間,每天都要忙到半夜一、兩點,很苦,但她深記老師梁少航對她不倦的教誨,使她在很艱苦的環境中,也堅持不懈的繪畫。

有中國畫的功底,又有西方油畫技巧,黃女士的作品與眾不同。黃女士表示,國畫一個重要特點是講筆法,每一筆從哪裡下筆,用力的大小、深淺、濃淡等。而西方繪畫講究構圖,明暗對比等。譬如在這幅《紫騰花》油畫中,她就融合了中西繪畫的技巧,來表現紫騰花的美,和對那種美的感動。黃玉瓊的作品從山水、花鳥、走獸到蟲魚、無所不畫。她的作品多次在歐、美、亞等地展出,深受各界歡迎與好評。



江欣男和他的攝影作品(攝影:張倩/大紀元)

江欣男( Shinnan Kiang)從小就熱愛攝影,十多歲時曾用借來的照相機拍下第一張相片。後來忙於工作生活,90年代江欣男又投入攝影。江先生的作品更多呈現大自然、野生動物等,把那瞬間的永恆記錄下來。他表示,自己在拍攝照片的時候,也得到很多啟示。看到大自然的美,更感到自己的渺小、生命的短暫,所以他對世間的名利看的很淡。他覺得在攝影時,可以脫離平常瑣碎的生活,追求那永恆的東西。

江欣男覺得,攝影沒有訣竅,就是要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還有就是和其他攝影師交流,實地學習。江欣男現已退休,嗜愛天南地北、旅行攝影。 2007年,他的兩幅作品獲得大紀元時報主辦的「2007大紀元國際攝影大賽」傑出獎及銅牌獎。

藍文華(Wayne Lan)是北加州台灣長輩會第十九屆會長,曾於南灣文教中心教授書法多年,是一位熱愛鄉土的書法家。他專精行草書法,曾在亞洲節及台灣文化節多次展覽場合中,應邀揮灑筆墨。在這次的展覽中,藍先生的精緻書法,配上相映成趣的彩色圖畫做背景,讓人既能品味每個字的行雲流水,又能從背景圖畫中,對其所表達的意境做更深的體會。

施明媚(Ming-Mei Sheeh)女士喜愛畫油畫,其畫作題材多半取自週遭景物:花市、菜市、街道,譬如畫台灣的菜市場。她覺得,這些題材比較能表現人生很樸實的一面,雖然很普通,可是會看到日常生活的片段。施女士學畫約10年,在加州灣區兩次繪畫比賽中獲得最高獎——特別獎。她的作品用西方傳統的油畫技巧,色彩、光影、筆觸等都很突出,引人注目。


朱珠還和她的金魚圖(攝影:張倩/大紀元)

朱珠還( Kin Hsieh)在台灣學過工筆劃,在美國又學習了水墨畫及水彩畫。朱女士的作品中,有水彩畫那種典型的淡淡的、柔柔的感覺,又可以品味到工筆的線條、豐富的色彩。朱珠還表示,自己喜歡畫身邊的景物,因為對它們都有很深的感情。

朱女士表示,自己繪畫完全是愛好,並沒想去獲得什麼名次。譬如這幅金魚圖》,因為自己家裡養著金魚,很喜愛金魚的美麗,就用畫表現出它們的線條、它們的美。畫中的金魚,圓乎乎,又和樂融融。看來朱女士還是養金魚的高手啊!(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胡佛研究所舉辦研討會:為何要記住「六四」
舊金山灣區社區活動(2024年6月7日~9月8日)
舊金山民眾中領館前悼六四:反抗是最好紀念
「從未忘記 永不放棄」舊金山燭光悼「六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