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聯手 解凍百年信用危機

人氣 4

【大紀元10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綜合報導)近百年來,全球歷經了1930年代的大蕭條、兩次石油危機、19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0年網路泡沫等幾次重大經濟危機,各國央行與財政部從中累積了無數次的救市經驗。然而,面對今年這場由雷曼破產引爆的全球信用凍結(credit freeze)危機,各國決策者無不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希望避免重蹈美國大蕭條期間,五分之二銀行倒閉、失業率高達25%的覆轍。

為此,近期各國聯手降息、大量挹注資金紓困銀行,救市的規模史無前例,盼能盡速解凍全球信用危機。具體救市內容歸納如下幾個重點:

聯手降息 提供美元流動性

美、歐、英國、加拿大、瑞典、瑞士、中國等央行聯手降息0.5%,引導全球利率走低。據估計,各央行聯手注資貨幣市場的總額達2,470億美元。此外,為改善短期美元拆借市場的流動性,英格蘭銀行、歐洲中央銀行和瑞士國家銀行宣布,提供無上限的美元融資。日本央行也是全力挹注銀行業,無上限提供銀行業的美元流動性。

對銀行紓困與擔保

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預計對銀行紓困2,000億英鎊。德國推出5,000億歐元的救援金融措施,其中4,000億歐元用於銀行擔保,800億歐元挹注銀行資本。瑞典則為金融機構的中期貸款提供1兆5千億克朗(2,050億美元)的擔保。俄羅斯也挹注80多家銀行109億歐元。

銀行自組借貸聯盟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等歐洲八家互惠銀行達成協議,將相互借貸150億歐元,借貸期間可達三個月,以提振外界對金融業的信心。

政府入股銀行

英國最早宣布以370億英鎊買進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等三大銀行的持股。其後美國跟進,計劃以2,500億美元購買銀行持股。瑞士央行則宣佈收購瑞銀(UBS) 6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並藉此取得瑞銀9.3%的股權。法國也宣佈在年底前對六大銀行挹注140億美元。荷蘭則投入268億歐元挽救興業銀行(Fortis)與荷蘭國際集團(ING)。

提供存款保障

歐盟二十七個會員國同意保障銀行存款戶的最低存保金額,從2萬歐元提高至5萬歐元。美國通過的救市法案的存保金額也由10萬美元提高至25萬。日本存款保障目前為1,000萬日圓,日本央行考慮將全額擔保存款。澳洲政府也承諾3年全額擔保銀行7,000億澳元存款。

其它救市措施

瑞典將成立150億克朗的穩定基金,希望穩定金融機構的信心。澳洲宣布104億澳幣(72.5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其中48億澳元作為長期年金改革計畫,39億澳元補助中低收入戶,15億澳元則協助首次購屋者。中國宣布10大救市措施,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中小企業貸款、提高服裝紡織和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防範金融風險等。南韓推出1,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以及挹注銀行業300億美元、國營韓國工業銀行7.5億美元,並提供銀行外匯貸款3年擔保等。印度1個月內連續調降存準率2.5個百分點至6.5%,並宣布多項活絡金融體系的行政措施。

短期止血 長期復甦待考驗

1990年代瑞典銀行危機時,瑞典央行大量挹注銀行體系,最後化解了全國的銀行危機,此時全球救市的作法似乎與此模式吻合。

短期而言,救市效應直接反映在全球股市的表現,其中道瓊指數已由8,000點以下拉升至9,000附近;而銀行間拆借利率(Libor)也由上週的4.82%降至目前的4.06%。

然而,美國救市方案通過後,在預期財政部將大量發行新債下,全美30年平均抵押貸款固定利率卻由6.2%上升到6.74%,房貸戶未蒙其利已先受其害。

一旦銀行體系信用危機解除,全球經濟也將止血,但還談不上實體經濟的復甦,因此柏南克週一在美國國會作證時,才提出新一輪經濟刺激法案的建議。即使如此,奉行「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此一圭臬的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此時卻大膽危機入市,他認為:「如果要等到知更鳥鳴叫才知道春天來臨,那麼春天可能已經結束了。」巴菲特此言或許已為全球信用市場的解凍預先做了背書。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印度下猛藥 降息四碼
道指收市升413點
加財長 今年聯邦財政有適度贏餘
華爾街銀行將支付700億薪酬及紅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