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憂中國野生動物消費增加

標籤:

【大紀元11月1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江河2008年11月12日華盛頓報導)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今天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對野生動物的消費正在增加,因而使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處於更加危險的境地。該組織建議中國政府及有部門加強執法和對消費者進行教育,以打擊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

這份剛剛發表的調查報告的名稱是《中國2007年野生物貿易現狀回顧》。報告說,中國的野生物消費呈現上升趨勢。野生動物在中國的消費在經歷了2003年的薩斯病傳染病時期的暫時低迷之後又開始攀昇。

*薩斯過後又開始攀昇*

根據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的調查,中國南方5個主要城市中的25個貿易市場中有13個存在野生動物貿易;50家酒樓中有20家有野生動物供應。調查共發現有56種野生動物銷售,其中8種是國家重點保護物種,17種是被禁止或嚴格控制貿易的物種。

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中國項目主任徐宏發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發表這份報告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中國對瀕危野生動物的重視。

徐宏發說:「我們所關注的主要是一些瀕危物種,也是大眾特別重視和關注的物種。我們這個報告的目的是告訴有關的政府部門和其他單位,來瞭解我們的現狀,然後來加強執法,消除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保護我們的瀕危野生動物。」

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的這份報告指出,貿易量最大的野生動物是淡水魚類和蛇類,這些物種主要是食用和藥用。徐宏發教授介紹說:「在南方地區,吃穿山甲和淡水龜這種烏龜一類的東西現在又開始抬頭了。這個是我們比較大的發現。然後,我們在市場和飯店都發現人們還在消費這些動物。還有一個動物叫巨蜥,亞洲巨蜥,這是一種爬行動物蜥蜴,來自東南亞國家。所以,我們想通過這個報告來引起大家關注,消費野生動物的現象又有抬頭。要加強執法。」

*教育民眾減少野生動物消費*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物種項目主任蘇珊.利伯曼博士說:「這份報告研究表明,中國野生動物貿易的趨勢是需求在增加,而供應卻日益短缺。」

她呼籲中國有關部門加強執法和公共宣傳,停止非法貿易,減少瀕危物種的消費。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中國辦公室去年公佈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對北京、上海、廣州、昆明和武漢等幾個大城市的1千352名居民的調查中,有31.1%的居民消費過野生動物。該調查顯示,只有42.7%的人認為所有的野生動物都不能被消費,29.6%的人認為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可以被消費,9.1%的人認為含有野生動物成分的中藥、保健品和化妝品是可以消費的,4.2%的人認為只要是市場上能夠買到的野生動物都可以被消費。這種狀況令人堪憂。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項目官員華寧說:「即使有很多人知道野生動物應該被保護,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佩戴、使用虎皮、麝香、蟲草等野生動物製品。如果人們繼續這樣無限制地消費下去,一些野生動物將面臨滅絕威脅。」

不過,令人欣慰的一點是,這份報告稱,通過對中國象牙貿易的再次調查,發現一年來象牙的非法貿易現象已大有好轉,非法零售的象牙數量已經明顯下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中國項目主任徐宏發教授說,這和中國政府在這方面加強執法有關。

與此同時,徐宏發教授指出,由於中國人消費的野生動物的來源主要是東南亞一些國家。因此,要想遏制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除了有關方面加強合作之外,還要堵塞源頭,才能真正奏效。

徐宏發說:「要打擊非法的野生動物貿易來保護瀕危的野生動物可能要有幾個方面一起合作,一個是政府和有關執法部門要加強執法;第二個呢,還是要對消費者進行宣傳,要加強他們的一種保護意識,也要糾正他們的一些錯誤的認識,認為吃了野生動物就是有益健康,其實這是一些誤區。最終源頭呢,我們要和國際合作,特別是有資源的一些國家也要加強他們的管理。最終通過這樣幾個方面的合作,我們才能夠真正地把這個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打下去,然後真正地保護我們的野生動物。」

關鍵詞:野生動物,非法貿易,世界自然基金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川震災區野生動物外逃 一隻老虎被斃
違法野生動物市場 美國僅次中國排全球第二
野生動物非法交易  中國第一美國第二
美傳統中藥需求增加野生動物遭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