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長尾南蜥噬己嬰 罕見新發現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副研究員黃文山費時四年觀察蘭嶼長尾南蜥,發現長尾南蜥竟出現噬己嬰的行為;這也是第一個陸生脊椎動物出現噬已嬰行為的重大發現,研究論文11月登上國際知名的行為學期刊「行為生態學」(Behavioral Ecology ),以首篇刊登。

黃文山論文登上國際期刊首篇

黃文山十六年前鎖定蘭嶼島上的蜥蜴進行研究,二年前,曾以蘭嶼島上的長尾南蜥出現親代照顧及護蛋禦敵等「進行中的演化行為」研究,登上該期刊。

持續追蹤的過程中發現,隨著牠的天敵、專吃蛋的赤背松柏根蛇入侵巢洞的次數增加,原本在洞中的蜥蜴蛋竟然變少了。

黃文山說,因為小時曾被長輩告誡,不要看母貓照顧剛出生的小貓,否則母貓會搬家、甚至咬死小貓,他聯想到是否可能是母蜥所為?開始尋找證據。

陸生脊椎動物首見

從二○○三到2006年間,黃文山利用每年七、8月間長尾南蜥產卵季實驗紀錄,以間隔八小時、每日三次的頻率在長尾南蜥的巢洞中放入赤背松柏根蛇騷擾,母蜥總是設法抵抗外侮。

期間觀察發現,在成功擊退外侮後,有十二次隔天長尾南蜥整窩蛋不見蹤影,其中九次,他在洞口外放置廿四小時不間斷拍攝的攝影機,在放蛇騷擾到蜥蜴蛋消失,未見有蛇或其他生物入侵,也未見母蜥搬家,蛋的消失與母蜥畫上連結。

黃文山指出,另有四次他目擊母蜥正在吃蛋,讓他確定母蜥噬己嬰;但因巢洞極小,無法放入攝影機拍影存證。

黃文山同時進行對照組實驗,一組是正常狀態、生活完全不受天敵干擾的長尾南蜥,另一組是放入非天敵、不具威脅性的攀木蜥蜴騷擾,但該兩組的蛋保持原有狀態、不見減少,證實長尾南蜥噬己嬰行為的原因。

黃文山指出,當天敵入侵蛋巢的頻率增加,長尾南蜥噬己嬰的頻率增加,因為「與其被別人吃掉,不如自己吃」。

另外,他發現九次紀錄的影像中,有八隻母蜥是懷孕狀態,長尾南蜥的噬己嬰行為與能量適應有關,母蜥生完蛋必須補充能量,也會促成母蜥吃蛋,他把此種現象稱為「適應性能量回饋機制」。

黃文山的研究論文經過包括劍橋大學教授Andrea Manica等三人審查通過,是第一個陸生脊椎動物出現噬己嬰行為的重要發現。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