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吳惠林:搶救失業 更應鼓勵回歸儉樸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涔溪台北報導)因應台灣逐漸升高的失業率和裁員潮,民進黨提出紓困就業草案,總統馬英九也預告政府年底前會提出搶救失業大計畫,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表示,失業只是金融海嘯下的自然現象,政府、企業和民眾應趁此機會反省供給過剩、過度消費、投機炒作的問題,回歸市場機制及儉樸的生活,才能治本。

為了挽救經濟,政府連日來提出消費券措施、各項企業紓困方案、擴大內需等多項計畫,針對不斷攀升的失業問題,在野黨提議對失業勞工進行紓困貸款,一連串的紓困措施,吳惠林質疑「錢從哪裡來?」、「以後如果還不起,誰來買單?」、「政府是否太把自己當成救世主?」

他強調,金融風暴不是壞事,經濟不景氣是在敲醒人們,因為過度消費、貸款消費、投機炒作所衍生的問題。失業是景氣正常調適的過程,在這過程中的確有人會有急難,確實要找出這些即將沉沒的失業人口,給予幫助,但是比例不是那麼高,大部分的人都還有儲蓄。

他認為回歸市場機制才是良方。遇到經濟不景氣,業者會推出各種方案吸引消費者,甚至賠本做生意,減量生產、降價促銷,讓供給過剩的現象趨緩。消費者會回到儉樸的生活,不那麼崇尚享受、消費,勒緊褲帶過生活,環境也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這都是很好的發展。

但是現在大家只看到需求不足的問題,要政府出面創造需求,讓過剩供給繼續存在,這樣的做法是本末倒置。

吳惠林強調,面對金融風暴,政府可以做的是不多,做多或許反而是傷害。金融風暴還在持續擴大中,大家應該是去找真相。利用失業、景氣低迷的時候,反省人類的消費生活,體會儲蓄的重要,而非一味鼓勵消費,鼓勵先享受再付款,付不起了又拖累經濟,需要政府去救助,再由整個社會共同負擔。

他認為,如果社會大眾能去反省金融風暴的根源,及其帶給人的啟示,或許這場風暴的時間可能會縮短一些,但是還是得付出代價。(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