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金融風暴吹不垮美國

【大紀元11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華明綜合報道)隨著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美國和歐洲各國政府頻頻重磅出手,以挽救本國銀行機構和市場信用。中國媒體開始熱炒,西方資本主義在走國有化社會主義道路,經濟風暴後,美國還能繼續保住世界經濟的龍頭地位?專家稱,美國救市不同於中國的國有化,也肯定不是在否定市場經濟。美國仍有可能是金融風暴的贏家。

美國救市是走國有化社會主義道路?

美國經歷的這場百年一遇的信貸和房地產市場衰退的風暴,隨著金融機構破產倒閉的消息漸漸平息,實體經濟的「冬天」還剛剛開始。「僅僅上個月我們就少了15萬個工作」,經濟政策研究所的米歇爾(Lawrence Mishel)認為,「這還會持續,主要在房地產相關的行業、製造業,不過實際上遍及整個經濟。」

在此危急時期,美國和歐洲各國政府開始頻頻出巨資,以挽救本國脆弱的銀行機構和脆弱的市場信用。動用資金的力度,近乎一個國家大部分的GDP收入。這些資本主義莫非要走國有化社會主義道路?這成為中共媒體最近熱炒的焦點。

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解釋說:「跟當年中國和蘇聯進行國有化的出發點完全不一樣,不是國家把民間力量從行業中擠掉,而是在危機時為民間市場力量提供援助」,「不是與民爭利,也不是通過政府經營來實現「均貧富」,只是解決危機」,「一旦危機過去,市場信心恢復併進入正常運行後,美國政府就從那些國家持股的銀行、金融機構或企業中淡出。」

他還說,這肯定不是在否定市場經濟理念,也不是證明計劃經濟和國有經濟是人類的重新選擇。國家在市場中必須承擔維護產權和契約權益的責任,當意外市場事件威脅到太多公眾利益時,政府有責任出面保護公眾利益。

他指出,現代社會裏政府的作用和角色大了很多,但權力增加的同時,對權力進行監督制約的必要性也大大增加,因此,就出現了現代憲政民主制度,這些同步發展不是偶然的。政府可以在市場關鍵時候起重要作用,但必須在問責架構下干預市場。

在美國,聯邦政府財政收入接近一半是用於社會福利支出。美國在國有資產的管理上一般也採用「美國式的出租方式」,既將大部分國有企業出租或委託給私人資本經營,政府只進行間接管理。國會起著較大的作用,國會通過立法方式決定國有企業的設立、撤消或內部管理體制,並通過聯邦財政預算的審批間接制約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管理。


股神巴菲特開始用個人資金購買美國股票,他對未來表示出希望。(Getty Images )


美國會是最後的贏家嗎?

第一財經日報10月25日引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部務委員會副主席的話說,這次美國的金融風暴與1929年的崩盤本質上沒有區別,既信用被無節制或惡意地放大,信用危機導致金融危機,進一步信心崩潰,市場走到一個非常不理性的程度。

他相信,這次美國依然會走出危機,因為這是一個特別善於在危機中發財的國家,正如一戰和二戰的爆發,快速導致了美國的強大。其中發財的一個秘訣是:華爾街虛擬資本泡沫破裂,實物資產留在了美國。這次也一樣,美國會是最後的贏家。

目前,美國的金融實力遠遠超過它的生產能力,其GDP佔全球比重為35%,而資本市場市值佔全球資本市場的54%。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的72%,佔全球貿易結算的58%。顯然當今世界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撼動其經濟霸主地位。

隨著美國的次貸危機蔓延,國際金融市場上下顛簸。各國都意識到,只有一條路,與美國共同走出危機。實際上,美國在國會救市法案通過後,並不像法案通過前急不可耐那樣去快速實施,而只是製造美元流動性將擴大的預期,導致各國為保護各自的國際貿易利益而跟隨著美國「救市」。

因此,這位專家表示,全球海嘯最後贏家可能還是美國。美國有可能繼續保住世界經濟的龍頭地位。(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麥凱恩內部民調僅差4% 麥力搏翻盤
薩科茲來電談性 培林被唬弄
研究:調整日光節約時間影響心臟健康
阿啃:麥大伯是一個奇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