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穗港澳學生欺凌行為趨升

標籤:

【大紀元1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報導】今年2月至6月期間,香港遊樂場協會及香港城市大學的一項調查,訪問近3, 000名香港、廣州及澳門的中一至中三學生的問卷,香港被訪者主要來自8間學校,年齡平均為14歲。結果發現香港學生的欺凌行為有上升趨勢。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黃成榮表示,欺凌行為的定義為恃強凌弱、以多欺寡,欺凌是一種不平衡的行為,不等於直接的違法行為,這是違法行為的前奏。所以需特別關注。由於它是持續性的,所以影響力相當深,令人擔心。包括語言欺凌、傷人行為、強索行為及排斥他人行為。

黃成榮等人曾於2000年至2001年期間,對香港校園進行了一個具代表性的學童欺凌調查,分別有24所學校的中三及中四學生參與。是次研究顯示個案與2001年比較有上升趨勢,傷害別人行為上升至48.2%;惡言行為上升至77%;排斥行為方面有多於一倍的增長;強索行為方面增長逾七倍。情況不能輕視。

欺凌行為多元化

黃成榮表示,欺凌行為十分多元化,傷害程度不比身體暴力欺淩為少。其中以言語欺凌最為普遍,達77%;包括改花名、嘲笑別人外表或身體特徵及威脅等;排斥行為亦有46.4%。近年欺凌方式更是層出不窮,如數碼欺凌也相繼在香港出現。

16歲的恒仔,現已在飲食方面工作,回憶自己之前被欺凌,從而轉化成欺凌別人的經歷時說:「中一讀書時,常被同學欺負,後來在公園被打,並結識成為朋友一起玩。回校也欺負同學,比如捏同學臉一下或打他一下,覺得很威,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很自由。」

2007年在網吧因言語爭鬥變成打鬥,5、6個人欺負一個朋友,恒仔把其臉都打腫了,對方報警。經社工調解,他感到「被人欺凌會造成很大的創傷,不應再錯下去,現在都不會這樣了。」他舉例說,去廣州玩時,看到打人隨處可見,他親眼目睹,用鐵鍊、水喉追打,很可怕。從此,他去廣州玩都不敢欺負人了。

建議重建道德正確價值觀

香港遊樂場協會總發展主人溫立文表示,電視、電影、報章及雜誌等時常渲染暴力行為,青少年較容易受到影響,有樣學樣;在暴力文化的互為影響下,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模仿了欺凌及暴力行為。他建議,應重建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學習尊重他人。並指「生命教育」是預防的良方,教育界、父母及各方面配合,培養青年解決問題能力、懂得處理情緒,尋找生命的意義,避免將不滿及憤怒情緒發洩在他人身上。並學習增強抗逆能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每年超過900萬兒童意外受傷急診
鐵流:再說「成都誤闖白虎堂」
議員人權表現調查結果揭曉
調查顯示  準考生睡眠不足常自覺腦力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