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陳鈺玲姐妹返鄉從事有機農作 體驗採收樂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 6日電)大學畢業就直接返回花蓮從事有機農作的陳鈺玲,曾在心中掙扎是否留在台北工作,但為分擔母親的辛勞,毅然返鄉加入農耕後,每逢採收蔬菜時,都開心的體驗耕作成果。

腳上套著濕泥未乾的長統雨鞋、身穿深色夾克的陳鈺玲,雙手還留著剛下田未及洗淨的泥土痕跡,這位今年才25歲的年輕女生,沒有大都會女性上班族的時尚俏麗,但卻有著質樸爽朗的個性。

陳鈺玲於二年多前大學畢業後,在母親的召喚下直接返回花蓮,在壽豐鄉志學村從事有機農作種植蔬菜,在這片約九公頃的農田上,她熟練的駕駛曳引機進行農耕工作,當被問到是在哪裡學會駕駛曳引機時,她笑著說,「是父親教的,她是師承父親的技術」。

陳鈺玲的母親因務農工作太勞累,希望她和姊姊陳詩怡兩人中至少有一人回家幫忙,她當時心中曾掙扎是否要留在台北,但在分擔母親辛勞的想法下,兩姊妹竟然都決定返鄉務農,甚至連姊姊的男朋友在服完兵役後,也從桃園來到花蓮一起從事農耕。

「當初回家原本是想只做短時間,沒想到一做就二年多」,陳鈺玲笑說,「現在農耕已是主業, 90%的收入都來自農耕,而她在大學念的卻是企管系」。

農耕工作相當勞累,尤其是從事有機農作更要投入大量時間和體力,對於女性來說是很嚴苛的挑戰,陳鈺玲說,農耕當然很累,但是不累就不叫做種田了,其實現在她還是門外漢,有許多事情還要向工人請教學習。

陳鈺玲按照農場老闆規定的作業時間和內容工作,每天清晨 6時30分集合上工,一天工作八個小時,把老闆交代的事情妥當做好,她說,現在從事有機農作也談不上已經產生什麼興趣,反正老闆怎麼交代就怎麼做,「因為老闆是她的媽媽」,話一說完,她自己也不禁調皮的大笑。

從事有機農耕二年多來,陳鈺玲曾經相當灰心,尤其是在農地轉型為有機種植型態期間,當時種的蔬菜死了一半,賣相也很不好,不過,現在看到蔬菜逐漸長起來,品質也越來越好,心中的喜悅可以抵過工作的辛苦,她覺得每逢採收時就很開心,因為看到蔬菜越長越漂亮,心中的喜悅讓她很感動。

或許是生涯規劃和務農辛苦,陳鈺玲曾問過姊姊陳詩怡,有沒有想過農耕生活還想要做多久,陳詩怡說,原本是想做個二、三年,但現在卻不一定了。

陳詩怡表示,返鄉農耕二年多來,現在覺得從事有機農耕是很不錯的事業,有心想要長期做下去,她認為有機農耕是對環境、土地、生物、植物和消費者的保護,可說是功德一件。

雖然有機農耕是在做功德,但陳鈺玲也不諱言地指出,從事有機農耕能賺錢的人其實很少,有機農作物收成有五成就算不錯了,而其中可能只有二成賣相是好的,農場收入不足時,還需要在梨山種植高冷蔬菜的父親拿錢回來補貼。

「目前沒有想過要改行」,陳鈺玲說,今年農場已從轉型期進入有機期,她很熱切期盼辛苦種植的有機作物能漂亮的長大,即使再累也都無所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