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籠焙茶難度高 王連源傳遞大稻埕茶香

人氣 23
標籤:

【大紀元2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十日電)英商於1869年將台灣烏龍茶自大稻埕出口紐約而打響台茶名號;歷經經濟轉型,大稻埕現仍有少數老字號茶行,傳至第五代經營的有記名茶,在負責人王連源規劃下,茶行裡仍保有製茶機具、傳統揀茶與高難度的「焙籠」製茶技術,此外,還提供茶導覽,有記茶行已成體驗茶產業的觀光景點。

大稻埕在清朝打響台茶在國際的知名度後,吸引外商與福建茶商陸續來台北設行從事茶葉生意,台灣茶業從此興起,一躍成為台灣北部首要產業,也是促使台灣經濟、政治重心自南部北移的重要因素。

現任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顧問的王連源表示,大稻埕在清代時的茶業出口總值,最高曾占台灣出口總值的七成,當時大稻埕的民生西路上約有兩百餘家茶行,茶行以台北近郊的茶葉製茶,整條街瀰漫茶香。

不過,隨產業轉型,茶園減少,台商將台茶轉移到東南亞或中國生產,台茶產業受威脅,大稻埕的茶行榮景不如以往,但有記名茶仍保有傳統的製茶器具,例如焙茶用的「焙籠」、選剔副茶的風選機,並多半以人工製茶為主,現在還僱用工作人員進行揀茶梗的工作,呈現早期製茶的景象。


有記名茶負責人王連源為保存傳統製茶技術,在傳行設置傳統的「焙籠間」,焙窟放置木炭,焙窟上方則放置焙籠,即可焙茶,由於技術難度高,現已近失傳。//中央社

王連源說,由於精緻茶的炭焙技術幾近失傳,茶行設有「焙籠間」,有焙籠、焙窟,製茶時只要在焙窟裡放入木炭,即可進行烘焙製程,焙籠間設置仍保有傳統味,也延續傳統製茶技術。

茶行二樓的「連源堂」現在陳列茶行早期外銷的四兩包等茶葉包裝,今年起還布置成早期茶樓場景,牆面提供美術畫作展,一月起已有文化界人士在連源堂進行南管演出,未來盼形成定期的表演。

也因為傳統的茶葉製程已不多見,面對朝陽茶葉公園的有記名茶自1997年起,將茶行轉型為生產、銷售兼茶產業知識文化的教育推廣者,現在成為政府外交或觀光單位帶團參訪的景點之一,此外,也是旅遊團體安排的行程之一,茶行都義務為遊客導覽解說台茶的歷史與製程。

「保留史蹟,也代表保留先民奮鬥的歷程」,王連源抱著這樣的想法經營有記名茶;他說,希望透過茶,傳遞消費者茶香與情感,也為台灣茶文化盡心力。

相關新聞
台灣茶協會辦茶會倡喝茶 邀民眾體驗採茶樂
台南市傳槍聲 男子茶行外 身中兩槍死亡
鹿谷國中推出茶道課程 期望發揚茶道文化
日本傳統藝能中心 京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