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检讨问题金融机构专题报导系列之一

胡胜正:无法保证不再有问题银行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0日报导】-检讨问题金融机构专题报导系列之一(中央社记者何旭如台北十日电)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委胡胜正接受中央社专访时表示,“问题银行已告一段落”,但无法保证未来问题银行不再发生,因为好银行也会出问题。

2007年由力霸事件引爆中华银行挤兑危机开始,金管会指示中央存款保险公司陆续接管中华银行、花莲企银、台东企银、中联信托、宝华银行、亚洲信托等问题金融机构,政府展开一波令人眼花撩乱的问题银行大扫除。

结果,虽然成功清除中华银、宝华银、花企、东企及中联信托等五家问题金融机构,却也让金融重建基金(RTC)与存款保险准备金一同赔付逾1100亿元,两大基金来源分别为金融营业税、银行缴交的存款保费,也是国库税收、银行转嫁至存款户的成本,形同为社会大众的血汗钱。

胡胜正表示,就像台湾经济表现良好,去年台股距万点只差临门一脚,但却无法避免美国次级房贷的冲击;金融机构也是如此,无法避免外来突发因素,使经营良好的银行也可能出问题。

胡胜正表示,立法院新会期开议,将积极推动银行法修正案,加强董事会决策、强化内控以避免人为掏空,再透过改善财务透明度,以利市场监督及政府监督三道防线,使金融监理机制更完善,避免中华银等事件重演。

1992年政府开放新银行成立,银行有如雨后春笋出现,本国银行家数从1991年的二十五家,隔年增加为四十家,中华银行、万泰银行、安泰银行等都在当年的新银行之列。

胡胜正分析,问题银行会发生,主要为经营策略失败及内控不佳两大因素,前者较难避免,例如台湾有些银行原为正常经营,但突然受到消金业务竞争加剧、双卡卡债而溃败,此为经营策略(business model)出错,但后者可严加防范。

胡胜正举英国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 Bank)为例,北岩银行原本财务品质优良,因过度仰赖长期性投资,使资金流动性不足,受美国次级房贷冲击,去年发生挤兑危机,英国财政部、英格兰银行等已出资数百亿英镑解决问题。

“再好的机制、再好的监理机关,都难以避免问题银行发生”,胡胜正表示,英国金融监理世界闻名,为各国模仿对象,还是会发生类似北岩银行的事件。胡胜正表示,处理问题银行得到的最大教训,就是要强化银行内控、加强市场监督、落实主管机关监督执行力,未来将由单一监理改为金融集团监理、即时介入、改善银行财报透明度等三大措施着手。

胡胜正解释,金管会过去都是对单一机构监理,但以中华银行为例,导致挤兑的主因,是受到力霸母集团波及,若只对银行监理,难以提早发现;此外,中华银行遭挤兑前,法院清算力霸债务,但未能即时将中华银行相关资讯转知金管会,错失提早介入良机,未来将致力改善各部会沟通平台,监理整个金融集团。

不过金管会身为金融机构的最高管理、监理机构,难道事前对问题银行毫不知情?胡胜正表示,“也不是完全不知道”,但有时候事情的演变,并非金管会可完全掌控。

胡胜正再以中华银行为例,中华银因资产品质不佳,金管会一直密切监管,但中华银的净值仍是正值,基于大法官解释文,认为接管问题银行前,必须给大股东足够机会与时间改善财务以自救,因此只能等中华银净值转为负数、亏损逾净值三分之一时,才能强制接管。

针对银行法修正案于立法院上个会期闯关失败,胡胜正表示,新会期将优先推动,给金管会更明确的授权,可提早介入问题机构,草案内容包括银行资本适足率低于8%,就需限期增资改善,若低于2%,九十天内将强制接管,“会让游戏规则很清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