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築工地農民權益普遍受侵害

標籤: ,

【大紀元2月27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安培報導)據中國的維權網最新發表的農民工權益情況調查報告,北京建築工地的農民工權益受侵害現象非常普遍。該報告呼籲中國修改《勞動法》,強化監察,加強保護農民工權益。

這一有關北京建築工地農民工權益保護狀況調查報告的題目是《奧運城的建設者》,報告作者署名張志強,由「維權網」協助編寫。該報告是根據對北京9個建築工地將近500個農民工的調查做出的。

報告顯示,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或者簽訂的合同內容不合法,工資被拖欠被隨意剋扣,不能享受休假權利等都是農民工面臨的主要問題。北京的工人權利活動人士周國強先生說—

周國強:「一般承包工程的時候要分成一個個工程隊,一個工程隊一個工頭。工頭跟老闆談,他是不會跟工人訂合同。大量的農民到城市,人多,找工作不容易。如果你要想簽合同,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再一個是工程完了之後統一結算,在這之前,工資是一直欠著的。政府為農民工討工資的時候,也是講讓工人年底拿工資,他都沒敢說按月拿工資。」

這一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還發現,農民工面臨的問題還有:勞動強度大,加班不能依法得到報酬,缺乏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保險待遇,工作安全和住宿衛生條件差。

在分析這些現象發生的根源時,該報告提到,中國2006年發佈的《國務院有關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缺乏落實機制。遼寧的獨立分析人士姜力鈞先生注意到,農民工權益受侵害的現象顯然不僅發生在北京的建築工地上—

姜力鈞:「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各地都有這種情況。主要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國務院出台的一些制度、條例對下面好像根本就沒有什麼約束性。我覺得中國政府在這方面的行政推動力好像還是很薄弱的。下面的這些企業和私人老闆都有自己的對策。包括各級政府都有自己的對策,地方政府對底層的保護還是很缺乏。」

中國官方2006年的統計數字表明,全國流動人口高達1.4億,而流動人口中大部分是農民工。周國強先生分析說,中國的二元戶口制度也是造成農民工飽受歧視的根源之一—

周國強:「要命的是戶口制度。他幹了好幾年也不能得到北京的戶口,工程完了他還要回到農村去,永遠是臨時的。這也不是一個事兒,北京大量從外地進民工,已經有好幾次了。一次是50年代,當時是建工廠,沒有工人,就從農村找了一些人。因為是計劃招的,這些人到了北京就分配住房,變成了北京人,不存在現在這種情況。再一次就是70年代,後來就是80以後,就是這一批現在的這種情況,永遠是流動人口。」

這一有關農民工權益的報告建議中國修改《勞動法》,在用人單位是否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是否給他們交納社會保險費等問題上加強監督。該報告還呼籲中國保障結社自由,允許農民成立獨立工會等非政府組織。周國強先生表示—

周國強:「當然首先是成立工會,而且強調工人的罷工權,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人如果不罷工,工資就提不高。從政府這方面做的就是承包工程的人強制地讓他拿出一筆錢作為保證金,或叫工資基金放在銀行,這個基金是不能動的,是給工人發工資的,不發工資就從基金裡扣除,一旦扣得很多了就提出警告。如果老欠錢就失去承包資格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傳曹建明將出任中國最高法院院長
北京九成九家庭沒購家險
北京打壓韓拒台出席總統就職典禮
萊斯肯定愛樂平壤首演  但改變北韓長路漫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