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部制改革引起廣泛熱議

【大紀元2月28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楊家岱採訪報導)隨著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的臨近,中國一段時期以來所醞釀的大部制改革受到日益廣泛的關注。評論界人士表示,大部制改革必須在政治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中進行。

「上層建築必須適應經濟基礎」這個觀點對於多數中國人並不陌生;在中國的經濟基礎三十年來發生巨變的背景下,對於上層所醞釀的大部制改革,民間普遍認為有其必要,因為人們對於「政出多門」、「政令不出中南海」一類的負面議論,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了,但是對於改革的成功機率,不少人仍持觀望態度。

多維集團董事長、政論家何頻表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在進行不同範圍的行政體制的調整,這些調整常因帶來新的不適應而造成反彈或反覆;這次改革與以往不同的地方在於引進了「大部制、小政府」的概念,而 「小政府」、小權力是這一改革的核心或靈魂—

何頻:「大部制的核心就是:不是簡單地把這些部門合併在一起、形成了所謂大的部。大的部表面上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就好像把部門合併在一起,實際上它隱藏著一個更重要的行政價值:那就是小權利。美國的部相對比較少,它少的一個原因就是:一個部管的範圍很廣,更重要的不是它管的範圍廣,更重要的是它的權力比較小。所以,一般來講,大部委是合小政府結合在一起的,如果不是一個小政府,這個大部委就沒有意義。」

何頻說,「大部制、小政府」的概念與政府必須通過加強控制來維持政權的現實是一對矛盾—

何頻:「中國共產黨也好,中國政府也好,他們對社會控制的程度越高,那麼他自己政權的保險係數就會增強。因為他可以通過行政控制的手段來掌握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如果政府的權威縮小的話,就意味著它在社會的控制力就會下降。所以,這裡面進入到一個深層次,就會涉及到不單單是行政體制,而更重要的是政治體制。當然我們很清楚,今天中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實際上都是準備得很不充分的。基於這種情況,中國的所謂的大部制並改仍然走不出原有的框架。什麼意思呢?就是它沒有跟整體的政治並改結合在一起,只是單純地想到中國的政府部門多了,那麼應該更少一點干預經濟的發展,讓社會有更多的民間的空間。這種想像和它整體思想是不接的。」

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廣表示,無論是國務院的一個部也好,還是一個大學也好,通常總說黨委領導、部長或校長負責,但是誰都難以說清楚「領導」和「負責」的區別在哪裡——而這就是行政體制改革的癥結所在—

孫文廣:「我估計可能這一次在人大上,有的部的非黨的部長數目可能多一點。那麼,這個問題就來了。當了部長並不主權,主權的是部裡的黨委書記。這個問題不是很複雜嗎?這個弄得反而是一些糾葛,部長說了算,還是部裡的黨委書記說了算?趙紫陽的時候,大家都懷念趙紫陽了。趙紫陽當時做的是不錯的,他要提倡把部裡面的黨委撤掉,那麼大學他要試行校長負責制,這個都是有積極意義的。現在不願意回去啊。你真改的話,你就回去就是了,那不正好嘛。」

孫教授說,部制改革是有意義的,但是改革將遭遇阻力—

孫文廣:「把一些部合併,精簡一些機構,讓衙門少一點,省得政出多門,這個當然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他的這個改我估計會碰到阻力,會在哪裡呢?就是他把一些部門合併,合併了官職少了一些。你把兩個部合一個部,那要去掉一個部長啊。這個阻力就來了,有的人不願意下啊。」

多維集團董事長何頻表示,改革的阻力來自官僚體制自身。他表示,他對即將召開的人大所出台的部制改革方案不抱太大希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外電:水危機處處 中國南水北調延宕
中國奉行馬克思主義被指名不副實
中共國務院機構改革「大部制」
陳奎德:三十年,甚麼「東」「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