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来晒一晒不专业的“温暖秀”

曾颖

标签:

【大纪元2月3日讯】岁末年初,电视报纸和广播上关于扶贫济困送温暖的报导又铺天盖地的多了起来。对于当前还未有效形成体系化救助机制的现状来说,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一些非常的扶危和济困手段是必要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对于困难着的弱势群体,短暂的关爱和微薄的救助物无论从心理还是从现实状况来说都是聊胜于无的。这起码使他们从绝望中能看到些许希望。
  
但在大量的“温暖秀”中,有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很多“温暖秀”因为编导者和组织者的考虑不当,而造成反宣传效果。试看以下几个镜头:
  
镜头一:一位穿着价值上万元裘皮大衣的地方领导带着一行人浩浩荡荡开着高档轿车进入农村,在瘦骨伶仃衣衫褴褛的贫穷户面前一站,抖出薄薄两百元钱人民币和几斤挂面腊肉,脸上露出上帝般的神光和笑容。而比他瘦小1到2号的农民,则双手颤抖面色腊黄感恩涕零,有的甚至当场下跪哭谢,山呼万岁口号,其情其景令人锥心刺骨。
  
镜头二:在一个破烂的农家土炕上,两位据称是土改时期的老农民干部坐在破窗户下,窗外的寒风把破窗纸吹得飞飞扬扬。窗内,几个水嫩如花的慰问团女演员正在为他们唱“真高兴啊真高兴,今儿个真高兴”。……
  
如此的例子举不胜举,只要大家看电视,自有不少精彩的活例,为免凑篇幅之嫌,暂时打住。以上一些“温暖秀”,像一部的蹩脚的影片,主题崇高完美,而细节却漏洞百出,让人在一个又一个细节漏洞之后,直接怀疑其主题和动机。这是无视观众智慧和观察力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试想:一个身披万元皮衣,坐着高档豪华轿车下乡的基层公务员的富态与穷人的穷态相对比,会给人怎样的联想?如果他将公众捐赠的或国家扶助的款子作为自己“善行”的道具,则更是荒诞而无耻的。笔者作为一名老记者亲历过这样的场面:一位裘皮人物,因为电视记者的不到场而拒绝下乡“扶贫”。这样的温暖送给谁?确实让小老百姓观众们难以认同。
  
有时,笔者甚至想到一个极蠢的问题:某些细节其实是可以演得更好的:比如脱掉那身裘皮,换一辆朴素的中巴,或在给老革命们表演时把窗上的破洞用白纸糊糊。这样,画面反差不是特别大,观众的白痴感也许会减轻许多。而领导们的形象,也许会比穿裘皮大衣还更鲜亮可爱。
  
拜托,拿出点专业精神来!
  
(请朋友们把自己看到的不专业的“温暖秀”拿出来晒一晒!)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曾颖: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华丽的假期》
曾颖:当“反腐”成为官场斗争的工具时……
曾颖:大当家和他的儿子
曾颖:二当家的理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