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家禽電宰業者:政府不應延後2年實施電宰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五日電)家禽電動屠宰業者今天在立法院舉行公聽會,批評政府不應將輔導期間由原本的半年延長為兩年,枉顧消費者飲食健康與安全,業者被迫積壓資金,恐有倒閉之虞;亦有養雞業者直指,攤商、市場人士和電宰業者立場相左,主要原因出在「利益」,政府補貼大型屠宰業者,扼殺小型業者生存。

政府已從2006年8月30日宣布傳統市場全面禁宰及販售活禽,並自今年4月1日起全面啟動,相關配套措施已經研擬,台灣年產一億七千萬隻白肉雞,一億三千萬隻土雞,三千萬隻鴨和七百萬隻鵝。

台灣區電動屠宰公會理事長陳敦芳表示,防檢局自93年7月1日正式將家禽納入屠宰衛生檢查,每年派獸醫自作業線上剔除不良雞隻一百萬隻,約一億元,但仍有一億五千萬隻家禽未經合法屠宰,全國有27家合法屠宰場,另外尚有31家申設中。

陳敦芳指出,業者配合政府政策出資興建廠房、購買設備,花了上億元,如果政府出爾反爾,將輔導期由半年延長為兩年,這些業者積壓資金,可能面臨倒閉。

根屠宰公會調查,台灣土雞現有市場分析,傳統市場內佔消費 40%,傳統市場外佔 60%;除了市佔率 5%的超市、量販店貨源來自於合法屠宰場,以及市佔率20% 活禽現宰攤商採活禽現宰方式,其餘市佔率75%的通路都是違法屠宰場所屠宰供應。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程仁宏表示,政府早就宣布從今年 4 月 1 日起實施家禽電宰,預計輔導半年後正式實施,並取締非電宰的家禽。畢竟消費者的健康不能等,若是繼續放任家禽私宰或是市場活宰,讓消費者買到病死家禽,不排除提出國家賠償。

台灣大學生農學院院長陳保基表示,為何農委會這項政策要延長兩年?台灣的白肉雞和土雞過去三年相比,土雞消費量減少很多,因為土雞的消費型態維持在過去幾十年,若不把土雞提昇到電宰,對國人健康沒有保障,而且會帶給國內畜牧業什麼結果,不知道當初行政院長蘇貞昌根據什麼來決定今年4月1日實施,消費者怎麼吃得到乾淨的雞肉?

中興大學畜產系教授林亮全表示,鴨子一年的屠宰量超過生產量,肉雞剩餘屠宰量達一億七千萬隻,市場現殺雞隻確實不衛生;不少業者集資數千萬元設立小型屠宰場,若這個政策不實施,業者可能要吃大虧。

鴨肉出口推廣委員會召集人邱鈺婷表示,台灣外銷鴨肉受到許外國客戶質疑衛生條件,好不容易進步到全面電宰的政策,政府怎麼這可以說改就改,這讓外國客戶怎麼敢相信台灣產品的品質和衛生狀況? 新竹縣養雞協會理事長鄧福順表示,他支持電宰政策,不反對市場禁賣活雞,但為什麼電宰業者和市場攤商業者意見相左,產生這麼多問題,就是因為「利益」的關係,白肉雞電宰率 92%,還有 8% 去哪裡?肉雞電宰是累積十餘年才達到的標準,其他雞肉有這麼快嗎?

他舉例,豬肉也是一樣,全面實施電宰前也是一堆問題,現在拜託私宰都沒人殺,問題是設立電宰場太嚴苛,土地要幾千坪,政府補助都到了大企業口袋,小業主不需要那麼大的土地,只殺二百隻的業者如何與殺數千隻的大企業比?

他說,如果政府沒有弄妥配套措施,雞隻的生產者全部完蛋,因為利潤全到屠宰業者,過去本來攤商還可向雞商去批發雞隻,只要政策一推,生產者的利潤全沒了,並不是政策有問題,而是利益和程序問題要考慮。

他認為,土雞是台灣的文化,是用來對抗國外肉雞的法寶,是美食的好材料,如果配套措施沒做好,只有殺幾百隻雞的小型業者可能遭遇家破人離的悲慘命運。

公聽會主席中國國民黨立委朱鳳芝最後做出結論,希望政府收回延長兩年輔導期的改變,仍維持原命令內容,讓消費者吃到真正衛生、品質有保障的家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