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白色恐怖紀念碑揭碑 陳水扁籲關心西藏人權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二十七日電)總統陳水扁今天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揭碑致詞表示,紀念碑也遙望著「自由廣場」,這兩個星期每天晚上都有人在那裡點蠟燭、祈禱、吟唱,聲援受到中國共產黨暴力壓迫的西藏人民。他呼籲大家為普世人權站出來,積極表達關切,為西藏人民點一支溫暖的蠟燭;也呼籲中國北京當局放棄使用暴力,透過和平對話解決問題。

陳總統、副總統呂秀蓮、行政院長張俊雄、內政部長李逸洋、新聞局長謝志偉、國史館長張炎憲等人出席「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新建工程」竣工典禮,為紀念碑揭碑、獻花,並在建築師的導覽下參觀碑園。

總統致詞表示,過去獨裁政權從1949年開始,在台灣實施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期間許多人被羅織罪名,逮捕、羈押、酷刑凌虐、甚至槍決。此種「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的恐怖氣氛,籠罩整個臺灣社會的每個角落,成為臺灣人民揮之不去的夢魘,對台灣社會的發展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就是「白色恐怖」。

他指出,二次大戰之後,許多國家都開始反省自己的歷史,制裁屠殺人民的兇手,落實民主法治的機制,尊重基本人權與普世價值,變成世界的潮流與趨勢。台灣一直到1987年解嚴後,才開始有人敢公開探討這段歷史。

總統指出,不管是金錢補償、回復名譽,或者是舉辦紀念儀式、設立紀念碑,對於受難者和家屬、以及整個社會而言,都是洗滌心靈、重生與重建的過程,也是繼續深化與鞏固民主的力量泉源。還原歷史真相,記取教訓,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他進一步指出,豎立在凱達格蘭大道旁的紀念碑,不只是紀念那些被關、被殺的無辜青年同胞,那些暗夜哭泣的母親與妻子,更是紀念那段集體被噤聲、被強迫袖手旁觀、只能明哲保身的數十年歲月。

總統說,紀念碑遙望著總統府、國家權力的最高象徵,隨時提醒國人堅持民主、保障人權的重要性,以及維護國家機構之間的權力制衡,以避免權力受到濫用,傷害人民,傷害社會,傷害得來不易的民主果實。

他進一步說,紀念碑也遙望著「自由廣場」,這兩個星期以來,每天晚上都有人在那裡點蠟燭、祈禱、吟唱,聲援受到中國共產黨暴力壓迫的西藏人民。誠摯呼籲大家為普世人權站出來,積極表達關切,為西藏人民點一支溫暖的蠟燭;也呼籲中國北京當局放棄使用暴力,透過和平對話解決問題。

總統指出,因為只要我們其中的一份子受到傷害,就是對整體的傷害。身為人類大家庭的一份子,我們有責任、當然也有義務要捍衛每一個成員的人權與尊嚴。

總統引述波士頓的一個紀念碑上,刻著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為了讓世人記住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歷史教訓所寫的一段話。

他表示,這段話這樣寫「起初他們德國納粹黨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說話;最後,他們奔向我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總統指出,積極行動,堅持民主,捍衛人權,就是最好的紀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