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高峰會結束 黎巴嫩問題未獲突破

標籤:

【大紀元3月31日報導】(中央社大馬士革三十日法新電)阿拉伯國家高峰會今天未能對化解黎巴嫩政治僵局問題達成任何突破,這充份顯示地主國敘利亞與美國的阿拉伯盟邦間的歧見;若干阿拉伯國家譴責敘利亞造成黎巴嫩的政治危機,對阿拉伯國家高峰會採取抵制態度。

利比亞領袖格達費接受訪問時說:「這次高峰會了無新意,就如同阿拉伯國家以前的高峰會一樣。」

格達費說:「這次高峰會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與會阿拉伯國家在若干程度上承認,彼此之間對許多問題的深刻歧見與相互間的憎恨。」

為期兩天的高峰會結束後,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穆沙宣讀大馬士革聲明,呼籲黎巴嫩政界人士設法對選舉總統爭執達成共識,同時再度聲明阿拉伯國家支持與以色列達成和平。

阿拉伯國家領袖也敦促伊拉克「解散境內所有的民兵組織,加速成立與訓練伊拉克武裝與安全部隊,為外國部隊撤出伊拉克進行準備。」

與會各國領袖也呼籲阿拉伯國家加強與伊拉克的外交聯繫,在這個戰火頻仍的國家設立大使館。

在黎巴嫩問題方面,阿拉伯國家領袖強調「他們信守對於化解黎巴嫩危機的承諾,呼籲黎巴嫩政界領袖協議出共識,選舉總統候選人史雷曼將軍。」

阿拉伯國家領袖也呼籲,黎巴嫩與敘利亞間的緊繃關係應「回到正軌。」敘利亞以前是黎巴嫩許多政界人士的幕後掌權者。

在擁有二十二名成員的阿拉伯聯盟中,半數國家的領袖拒絕出席在大馬士革召開的高峰會,這些國家包括親西方的沙烏地阿拉伯、埃及與約旦,這些國家譴責敘利亞造成黎巴嫩持久未決的政治危機。

華府敦促其阿拉伯友邦在出席高峰會以前必須慎重考慮,華府同時指責敘利亞阻撓黎巴嫩的總統選舉。

相關新聞
南非大選計票近尾聲 非國大將失獨自執政地位
美議員促政府調查6家支持伊朗中企
俄軍再襲烏克蘭 5地區能源設施受損 致20傷
韓防長:更多證據顯示朝俄存在軍事合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