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農地堆放建築廢料 淤塞河道無人理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10日訊】新界鄉郊農地變身擺放建築廢物「大型垃圾場」,政府各部門卻只懂自掃門前雪,對問題束手無策。香港地球之友於上月底發現一幅建築廢物堆放場地,面積有三個籃球場大,而且臨近兩條排洪河道。團體警告,政府對問題的冷漠,只會放縱地主將綠油油農地變成只有「生銹鐵通」及「爛磁磚」的荒地,一旦雨季來臨,有機會把大量建築垃圾堵塞河道,後果不堪設想。

三月底時,該團體發現錦田石湖圍新村有一幅填上大量建築廢物的農地,估計有三個籃球場的面積。村民梁先生向透露,該處一年前開始有泥頭車在農地上公然傾倒建築廢料,由於石湖圍地處低窪,為水浸黑點,故擔心水浸問題惡化。

該團體先後跟八個政府部門投訴,渠務、民政、地政、審計署等,連特首辦都有,結果個個都表示他們合法,無違規。事實上,該團體發現渠務署早於2007年2月在現場張貼告示,表示深切關注該地填土,擔心泥土鬆散有可能引致渠道淤塞。

由2004年的社山村至近日的城門水塘泥頭事件,加上2006年中正式實施建築廢料收費計劃,建築廢物在新界鄉郊肆虐的問題,恐有惡化的跡象。

規劃署的資料顯示,2005年投訴新界鄉郊地區進行填土的個案數字持續攀升,由2005年的118宗,增至2007年的160宗,增長超過35%。 而裁定違例的個案也大幅增加,由05年的39宗,增至07年的57宗,增幅達46%。

問題雖然愈趨嚴重,但卻未見政府積極回應,依舊採取部門「各自為政」的割裂方式處理,容易出現交差了事的情況,農地還是變成建築廢物的垃圾崗。本周五,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將就建築廢物問題召開特別會議,團體促請議員鞭策當局,不要把問題「蒙混」過關。事實上,即使合規合法在私人農地上堆放廢料,並不代表不會對環境構成問題。

團體促請政府莫再互相推庄,應立即成立專責小組,長遠規劃及規管新界鄉郊的土地用途,短期則著手修法,堵塞把農地變成垃圾崗的漏洞。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園丁計畫遭利用詐財  農改場籲民眾勿上當
嘉縣查獲違法棄置廢酸液  污染農地
無悔的綠意人生 兩位漂鳥人的故事
四年時間 廢棄鳳梨園變身綠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