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民以食為天/懷舊碗盤展 碗底看乾坤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吃緊弄破碗」、「大碗又滿墘」,都是有關碗盤俗諺,碗盤不只是吃飯器皿,也富有民間文化趣味與哲理;宜蘭縣史館舉辦「民以食為天─懷舊碗盤特展」,呈現清朝領台、日治到戰後時期的台灣碗盤變化,與大家分享古早碗盤的故事。


這個祥獅獻瑞盤子,莊建緒於民國六十三年花了五千五百元才買到,那時候是他一個月薪水。//(自由時報)

古早碗盤多有紋飾,常見的魚紋具有年年有餘之意。//(自由時報)

縣史館說,「吃緊弄破碗」形容欲速則不達、「大碗又滿墘」表示物超所值,都是生動比喻,也是庶民文化,展出碗盤由收藏家莊建緒提供,約五百件作品,都是宜蘭當地收集到的碗盤;縣史館規劃成三個單元,分成清領時期中國陶瓷、日治時期大和陶瓷與戰後時期台灣陶瓷,每個時代的碗盤文化都不相同,記錄時代變遷。

縣史館說,清領時期,中國碗盤大量銷售台灣,包括江西景德窯青花瓷、五彩瓷、福建德化窯白瓷等,紋飾以山川、人物、龍鳳、魚藻較為多見,繪畫手法簡筆率性。

日治時期,九谷燒、清水燒、有田燒等日本名窯碗品走入台灣家庭,工藝技法以青花印花、噴繪為主,手繪居次,圖案著重山水閣樓、飛燕翔鶴、松柏花卉等大和文化風格。

碗盤圖案 呈現庶民文化

戰後,外來碗盤驟減,台灣本土窯業興起,北投台灣工礦、艋舺金義合與鶯歌大同瓷器是台灣三大公司,常見紋飾有花卉、山水景色、南島椰林、雞鳥魚蝦、吉祥文字等,展現台灣人文特色。

莊建緒說,碗盤圖案是庶民文化的呈現,常見的紋飾如魚紋代表年年有餘、蝴蝶代表福氣、蝦蟹因有殼甲代表「科甲」、雞取「吉」之意象徵興家吉利,都值得細細品味。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