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世界能源緊張的因素有哪些?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4月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袁野2008年4月1日華盛頓報導)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除了供求關係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導致能源緊張?經濟大國在緩解能源危機方面可以承擔哪些責任?

*政治和安全因素影響能源價格*

紐約石油期貨市場上一百多美元一桶的原油使2000年不到30美元的油價成為遙遠的記憶。能源價格持續上漲的背後,不斷增長的國際需求當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斯坦福大學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項目主任大衛.維克特認為,政治和安全因素對能源價格的左右越來越大。

他說:“比如西非地區,這裡局勢動盪、稅法變化無常、財產權得不到保護。委內瑞拉也有類似的問題。石油公司當然不願意到這些地方投資。”

維克特認為,從上個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到目前全球面臨的能源供應緊張,歷史上任何一次能源危機的起因無不和政治危機有關。

*政治環境與能源供應之間關係複雜*

不過,在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里昂.弗爾斯看來,政治環境和能源供應之間的因果關係並非如此簡單。

弗爾斯說:“其中的關係是複雜、循環的。良政的缺乏加速了能源短缺。而能源危機衍生的一系列問題又進一步導致政治治理的惡化。”

弗爾斯認為,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經濟疲軟和全球經濟前景的困頓也使國際能源市場對能源危機的心理預期十分脆弱。在這種心理預期下,任何突發事件、熱點問題都會被成倍放大,導致能源價格劇烈動盪。

分析人士指出,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問題。改善目前國際能源形勢涉及到環境、技術、法律、地區安全等多方面合作,同時也需要主要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合作。

中國近年來在非洲、中亞、拉美等地區頻頻出手,尋求能源來源。作為能源需求大國,中國在全球能源再分配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引起頗多爭議。

*中國能源政策出現積極變化*

斯坦福大學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項目主任大衛.維克特說,把能源外交簡單地理解成獲取自身充足能源供應的看法缺乏戰略眼光,新興經濟強國應該意識到,其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是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必要環節,因此,中國有必要在獲取海外能源的同時履行國際義務,同時促進與所有利益相關國家的互信。

維克特認為,中國的能源政策正在出現一些積極的轉變。他說:“我們看到中國政府和大型國有能源企業的操作方式正在漸漸擺脫傳統的重商主義,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融入國際商品市場的操作。”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大氣環境質量的急劇下降,能源消耗的環境後果成為國際對話的主題。據國際能源署統計,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5%是由於燃燒石油、煤炭等礦物燃料而產生。面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1997年國際社會制定了旨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不過,截至2005年底,全球二氧化碳數量反而比1997年前高出16%。而《京都議定書》也將在4年後到期。

*美國的減排政策作用顯著*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弗爾斯認為,美國制定更為激進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政策,不僅會產生巨大的環保收益,同時也會對全球能源市場起到穩定作用。

弗爾斯說:“這種政策將向世界上所有的投機市場發出信號,表明美國準備改變對待自然資源的態度,告訴這些投機者不要再把賭注押在美國對進口能源的持續依賴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推替代性能源  氫燃料巴士上路
台塑汽油漲2.8元 台中油虧損將擴大
淘汰白熾燈泡 年省八億度電
潮汐波浪發電 英國海洋能源新時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