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寧:民主政治造就恭謙的政治家

劉軍寧

標籤: ,

【大紀元4月2日訊】牽動兩岸的台灣大選終於落下了帷幕。許多目光都投到了大選之後的台灣內務和兩岸關係的政策走向上。而我更多地把這次選舉看成是,以兩岸三地民眾為聽眾的一堂真實而難得的公民教育課。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競選雙方的政治家在選舉落幕時表達的對這次選舉的心情與態度。

這種心情與態度,就是政治家應該從感恩出發,從謙卑做起。

馬英九在選舉中取得大勝,按照中國的傳統政治文化,他應該是最牛的政治家,他的心情應該是終於君臨天下,不可一世。然而,他在發表勝選感言時偏偏表示:他要從感恩出發,從謙卑做起。

他還正面承認他的對手黨民進黨對台灣民主的貢獻,讚揚他的對手謝長廷擁有「政治人物應有的風範」,並表示執政後準備將民進黨的部分政見納入考量,而不是像王朝循環中新朝對前朝那樣要全面乾淨徹底地消滅其殘餘勢力,消除其殘餘影響。

國民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並且長期一黨獨大的老牌政黨,是現代威權體制在中國的始作俑者。然而國民黨黨主席吳伯雄在勝選後的記者招待會上保證,國民黨絕對不會再「一黨獨大」,並願意接受台灣人最嚴格的監督。勝利之後是慶功的時候,吳先生卻在第一時間表示,國民黨會謙虛面對民眾,要檢討自己,感恩於選民的囑託與期待。傳統上,取得政權意味獨佔江山,這是在分贓爭奪戰中取得莫大的勝利。

而吳先生更把選舉結果看成選民更換了囑託,看成要挑起重擔。理應,勝選者就是未來的領導者,然而吳先生表示,「我們向上蒼祈禱,保佑台灣與民眾,希望上蒼領導我們,越過越好。」作為信奉天道自由主義的人,我格外欣賞吳先生的話。這也說明,在中國的政治傳統中仍然可以找到超驗價值的涓涓細流。

落選的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先生,不是像傳統的政權爭奪戰中那樣負隅頑抗、詆毀對手,而是坦然承認選舉結果並恭喜獲勝的馬英九和蕭萬長,並號召民進黨的支持者接受選舉結果不要抗爭。這種爭奪雙方互相稱讚對方的情形,是中國的歷史上未曾有過的,有的只是言詞上往死裡罵,在行動上往絕裡殺。

為什麼這對立的雙方,當事的三位政治家都不約而同地表達出恭謙的態度,沒有傲慢,沒有怨恨?是什麼把政治家們都改造成這樣?答曰:是民主政治。從人類的文明上看,憲政民主的最大功勞就是完成了對政治家的馴化,把桀驁不遜、不可一世的政治強人改造成謙卑、感恩的政治家。不允許對手存在的政治,不是文明的政治;不願誇獎對手的政治家不是體面的政治家。所以,他們都是文明、體面的政治家。

民主政治下,政治家必須謙卑,因為對權力有約束;必須感恩,因為選票有力量。正像一位網友寫到的,為了選民手中的這一張選票,「政治家們不得不走到民眾中間,闡明政綱見解。為了這一張選票,政治家們不得不直面一個接一個質疑和問題,力求民眾滿意。為了這一張選票,政治家們不得不四處掃街拜票。昔日高高在上,威儀四方的官老爺們,原來跟街頭的商販們並無二異。只不過,他們兜售的是政治,如果民眾不喜歡,他們就失去了市場,甚至得去喝西北風。」

所以,權力不受約束、選票沒有價值的地方,就沒有謙卑感恩的政治家,只有高高在上的霸主。

馬英九等新型政治家在大中華的出現是台灣民主政治的邏輯產物。在民主政治下,做政治家是他們自願的選擇。既然選擇了政治家作為自己的志業,就應該忍民眾的辱,負公務的重,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別人,限制自己,而不是限制老百姓。政治家對老百姓,最大的美德就是委曲求全。只有彎曲自己,才能成全萬民。

在民主政治下,理想的政治家應該在政治上不與民爭高低;在道德上不與民爭是非;經濟上不與民爭貨利。政治家越是感恩謙卑、忍辱負重,給無辜民眾造成的傷害就越少。政治家和官員的腰桿是彎的,民眾的腰桿才能直起來。

所以,在民主政治下,感恩的執政者有福了,因為他們順應了道;謙卑的執政者有福了,因為他們光大了德!

轉自《南方人物週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徐水良:旗幟鮮明地防止和反對中共對土地資源搶劫掠奪
劉軍寧:靈魂,為甚麼不朽?
劉軍寧:毒品的精華  魔鬼的樣板
劉軍寧:探尋時代英雄的道德密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