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集結上萬希望 我們的希望地圖轉交馬政府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君碩、羅廣仁台北二十二日電)「我們的希望地圖」綜合分析報告今天發表,報告中網羅了各領域的學者專家提出延伸的政策建議,將集結的一萬八千多個希望作成七類希望分析,並轉呈給「馬蕭辦公室」,「馬辦」發言人羅志強表示,會把民眾的希望幼苗傳達給准總統馬英九,透過實踐,讓幼苗茁壯成大樹。

在總統大選前由林懷民、王偉忠、郝明義等意見領袖共同發起的「我們的希望地圖」公益活動,透過網站以及實體張貼板,歷經六星期共蒐集到一萬八千四百四十個希望,並請各領域的學者專家,就生心健康、教育閱讀、弱勢族群、生活品質、生態環境、司法改革及媒體改革等方向提出政策建言。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提出,「馬蕭教育白皮書」中每年增加百分之零點二的教育經費比例只是個輪廓,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其中內容如何分配使用;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曾淑賢建言,政府應訂一個屬於台灣自己的「書香日」,結合社會各方資源共同推動閱讀運動。

台灣人權協會理事長劉靜怡認為,國家應設立一個「國家人權委員會」,就聯合國人權宣言考慮廢除死刑;政治與社會觀察家南方朔則指出,要解決族群問題,可立一個「挑撥利用族群離間法」,並將其編入國小教科書。

台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建議,要改善生活空間品質,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行政區重劃,以彌補國民黨在兩千年之前精省留下的後遺症;荒野保護協會等環保團體則希望立法院盡快通過「溫室氣體減量法」,並增加具體的減碳目標。

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峰正提到,台灣的法官是終身職,為確保法官的品質,希望能盡速通過「法官法」,讓法官的晉用有一套監督機制。

執筆「我們的希望地圖」報告的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表示,希望這份報告送交馬英九政府研究後,能在三個月內提出回應,並將每年的「五二0」定為「總統評分日」,讓網友針對政府的政策進度與表現,進行滿意度評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