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阿信 化怨懟做公益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翁聿煌/基隆報導〕日劇阿信的故事感人肺腑、歷久彌新,也是台灣千千萬萬個傳統婦女的辛酸遭遇的縮影,基隆的陳錦素和劉阿李遇人不淑,熬過艱困的前半生,但是在慈濟證嚴法師的感召下,歡喜投入環保志工行列,「過去的事轉得過、放得下,才會快樂。」

出生於蘇澳的陳錦素,三歲時因為父親過世,母親改嫁,從小就必須幫助家計,十七歲就到紡織廠工作,廿一歲結婚,但老公結交許多酒肉朋友,在外頭吃喝嫖賭,薪水沒拿回家用,回家還伸手要錢,不如意就對錦素拳打腳踼。

五年前錦素因子宮頸癌動手術,工作不如意,在家又得不到丈夫的體諒,生命走到低潮,但證嚴法師的話語給她很大的鼓勵,陪她走過人生最痛苦的階段,四年前先生得到口腔癌四期,週遭的酒肉朋友均離他而去,只有糟糠妻仍守在身邊照顧他,帶著他一起做環保,先生終於為過去對錦素的折磨深感悔意,陳錦素不計較坦然接受。

劉阿李從小被就送人當童養媳,即使在養父家也是家徒四壁,有時窮到家裡米缸連一粒米都沒有,還得和養母到山上撿木材挑下山換米,劉阿李嫁給二哥後,一連生了三個子女,但先生賺錢從未拿回家補貼家用,劉阿李唯有自行挑起生活重擔。

阿李做過的工作不下卅、四十種,水泥工、做衣服、開幼稚園娃娃車、推煤礦車、養老院看護等,加入慈濟志工後,阿李更是每天凌晨三點起床,與大夥一起做環保志工,瑞芳地區早年只有劉阿李和另一位志工,一直到現在有一百多位志工,響應劉阿李的號召。

陳錦素和劉阿李兩人憑著堅毅和努力,如今已擺脫早年生活的困頓,還能夠參與利己利人的環保志業,為自己譜寫美麗的生命樂章。

慈濟周年展覽 做環保

慈濟基金會目前也在基金一路卅六號展出四十二周年的展覽,訴求慈濟的環保理念,也歡迎民眾一起加入節能減碳的環保行列。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