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峰會揭幕 美俄元首動向受矚目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4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育立布加勒斯特二日專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高峰會今晚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揭幕,會議重點是討論北約組織擴張和阿富汗動盪局勢。由於這是美國總統布希和俄羅斯總統蒲亭卸任前最後一次參加北約峰會,因此兩位元首的動向特別受到矚目。

冷戰時期西歐的安全支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近年來歷經兩次東擴,先後吸納了波蘭、捷克等前華沙公約國和愛沙尼亞等前蘇聯共和國,成為涵蓋二十六個會員國的龐大軍事和政治同盟。

這次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北約峰會為期三天,包含會員國、出兵阿富汗的夥伴國在內,共有六十位國家領導人出席,聯合國、歐洲聯盟、世界銀行的領袖和俄羅斯總統蒲亭也應邀參加。

北約組織擴張是這次峰會的首要主題。儘管布希和東歐國家支持烏克蘭和喬治亞加入北約,德、法等西歐大國卻帶頭反對,加上北約採共識決,因此這兩個前蘇聯共和國短期內加入北約的希望不大。

德國外長史坦麥爾在峰會前夕表示,烏克蘭和喬治亞是否加入得考慮俄羅斯的態度,柯索伏獨立的爭議後,「實在沒有理由讓對俄關係再受到考驗」。

如果烏克蘭和喬治亞在這次峰會後無法參與「會員資格行動計畫」,為加入北約鋪路,對任內最後一次出席峰會的布希總統來說,將是一次挫敗。

為了穩定柯索伏獨立後巴爾幹半島的局勢,一般預料北約可望在峰會上達成共識,邀請克羅埃西亞和阿爾巴尼亞加入;然而希臘直到峰會開始的第一天還是堅持動用否決權,使得同樣滿足條件的馬其頓是否順利加入也還有變數。

儘管全世界已有超過一百二十個國家承認「馬其頓共和國」,為了避免與國內同名的省份混淆,希臘堅持馬其頓不能使用「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稱加入北約。馬其頓在聯合國的正式國名是「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法國總統沙柯吉日前訪問倫敦時才透露,願意派兵到阿富汗。法國是否從此背離戴高樂時代以來奉行的獨立外交路線,重返美國領導的北約,一舉牽動歐洲和大西洋兩岸的局勢,也是布加勒斯特峰會的焦點之一。

美俄兩國在布希過去的八年任內,由於伊拉克戰爭、北約東擴、伊朗核問題、東歐飛彈防禦網和柯索伏獨立等爭議,關係持續緊繃,布希和蒲亭兩位即將卸任的元首在四日峰會最後一天的互動和談話,無疑才是這次峰會的重頭戲。

北約明年將在萊因河兩岸的德國克爾(Kehl)和法國史特拉斯堡舉行峰會,盛大慶祝成立六十週年,決定冷戰結束後北約組織的任務和未來。

不少觀察家因此稱北約領導人這次在布加勒斯特的集會為「過渡期峰會」,認為布希和蒲亭在卸任前不至於正面衝突,而是讓美俄關係留待下一任美國總統和蒲亭的繼任者麥維德夫定調。

相關新聞
法國決定增兵阿富汗
烏克蘭欲加盟北約 美支持俄反應激烈
胡錦濤親信胡春華任河北省長
要求北約增兵 加或空手而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