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柏老長眠 作品人間流轉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特稿

作家的天職是凝視世界,並且藉由筆下的文字與世界對話,甚至與人們激辯,期盼能與世人一起找出生命的真理。柏楊這次終於永遠閉目而沈默,但是他的畢生所見所言,已徹底留在人間流轉,不會缺席。

柏楊平生有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五年專欄、十年通鑑等歷程,共完成《柏楊全集》、《柏楊版資治通鑑》、《中國人史綱》、《醜陋的中國人》等文學、歷史、思想著作百餘冊,約莫一千五百萬字。柏楊的文學創作曾獲得國際桂冠詩人獎與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等重要獎項。柏楊不但以歷史作品聞名,更多人認為,柏楊其實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及思想家,更有「台灣魯迅」之稱。

一九五三年柏楊發表第一篇散文之後,後來走上創作及論述之路,一九六一年在自立晚報連載的「異域」,受到好評。六八年柏楊因「大力水手」漫畫譯文事件,身陷牢獄近十年,卻仍在獄中創作不輟,精神令人感佩。

柏楊的文學成就包括柏楊版《資治通鑑》,柏楊將《資治通鑑》翻譯成白話文,柏楊編的《資治通鑑》之所以深受歡迎,因為它通俗易懂,柏楊將一千年前的文言文翻成現代白話文,柏楊認為,語言是隨時更新的東西,時時隨社會發展而改變,柏楊舉例,日本光是對《西遊記》的翻譯如今已是好幾代,就像莎士比亞、大仲馬的重要作品在英法等國家也都多次開頭重譯,柏楊希望《資治通鑑》是他起個帶頭作用,就像「兵部侍郎」,柏楊就把他翻成「國防部長」,果然一下子就可以進入狀況。

除此之外,柏楊的報導文學也充滿能量,他的《異域》講國民黨渡海來台之後,遺下在中國和東南亞老兵被人遺棄的悲慘遭遇,老兵回不了家,又不願投降中共,但又沒有國民黨的援助。柏楊的《金三角.邊區.荒城》出版之後,更引發社會上長達數年之久的「送炭到泰北」運動,這都是柏老的貢獻。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