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的問題(一)

童文薰:原來奧運會是用來迴避問題

童文薰

標籤:

【大紀元4月8日訊】現在全世界頭條話題就是杯葛北京奧運。主張杯葛這屆奧運的理由很多,除了因為中共違反了申奧時的承諾,不僅沒有改善國內的人權、開放新聞自由,反而變本加厲的加大迫害;中共還把這樣的迫害對外輸出,以武器與經援支持殘暴的政權。反對北京奧運的團體也很多,從中國人民「要人權不要奧運」,到國際間「達佛夢想」組織、藏人團體、演藝界、媒體、政要等等,排成一條正義長城。

反對北京奧運的聲浪原本就已經高漲,3月間更因為西藏抗暴事件而掀起另一波的高潮。就在這個月,多國元首加入抵制行動,抵制的高度從民間拉抬到政界高層。

但有主張杯葛的,也有反對杯葛的。反對杯葛奧運的理由不出於兩大類:第一、奧運不能被政治化;第二、杯葛奧運將損害運動員的權利。

一再被利用的口號「奧運不能被政治化」

在奧運史上將奧運政治化的人物,首推希特勒。為柏林奧運高喊運動與政治必須分開的人物,則首推當時的美國奧會主席布倫戴奇。

1933年4月,德國體育組織將非亞利安、猶太、半猶太、吉普賽的運動員驅逐出德國體育組織和協會。業餘拳擊冠軍Erich Seelig、網球選手Daniel Prenn、田徑明星Gretel Bergmann,都因為猶太血統在1933年被排除資格,剝奪了奧運參賽權。

布倫戴奇認為德國的行為違反奧林匹克精神,因此支持改換1936年奧運舉辦地點的提議。那時布倫戴奇沒有說「奧運不能被政治化」。

由於抵制柏林奧運的聲浪在美國最為高漲,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麥迪遜花園進行示威。基於職責,布倫戴奇在1934年前往德國,在納粹黨人的安排下調查是否真有嚴重的歧視問題。布倫戴奇回到美國之後,昧於事實宣稱猶太裔運動員在德國並沒有受到歧視。從此布倫戴奇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大逆轉,堅持反對杯葛柏林奧運。

布倫戴奇在這段期間一直以「政治不應介入運動」、「奧運屬於運動員而非政客們」做為拒絕抵制柏林奧運的理由。他在美國奧委會製作的小冊子裡寫道:美國運動員不應該介入「目前猶太與納粹的口角」。

直到1935年抵制奧運的聲浪達到高峰時,布倫戴奇終於說他不願抵制柏林奧運的理由,那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因素──他聲稱有一股「猶太共產黨的陰謀勢力」,而且這股勢力要讓美國被排除在奧運之外。那時滿腦子政治的布倫戴奇完全沒有想起「奧運不能被政治化」。

「奧運會是用來迴避問題的」

今天中共翻出布倫戴奇的老調子,高唱著奧運不能被政治化,意圖化解抵制北京奧運的力量。但是回頭看看2001年國際奧委會授予中共奧運主辦權的理由,以及中共當時的做出改善人權的承諾,其實都非常政治。中共想藉申辦奧運會,維繫專制集權政體,而國際社會則寄望奧運能夠改變中共。兩邊各有算盤。

現在國際社會以人權標準來重審中共舉辦奧運的資格,國際奧會反而以「非政治化」為理由,對於中共明目張膽違反人權的行為一概視而不見。好像「非政治化」是一項神聖的、不可跨越的高欄。一旦國際奧會授予了奧運主辦權,不管主辦國如何侵害人權、殺人放火、違反奧運精神,國際奧會都可以充耳不聞、置之不理。

中共政協委員兼北京申奧之「形象大使」楊瀾,3月2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拿她與前奧委會席薩馬蘭奇的對話說:「奧運會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薩馬蘭奇也曾談到,奧運會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是用來回避問題的。」

這個答案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正確。中共的確拿奧運來迴避自己問題──嚴重的執政危機。

將奧運政治化的目的

什麼叫做奧運非政治化?就拿奧運的開幕儀式來講,上個世紀第一次在美國舉辦的奧運會是1904年美國聖路易奧運會,當時的總統老羅斯福並未出席;第二次是1932年美國洛杉磯奧運,那時的總統小羅斯福一樣沒有出席。整個奧運維持著業餘的基調,真正徹底的和政治脫鉤。

什麼叫做把「奧運政治化」?簡言之就是利用奧運為政治服務。儘管在1935年時人們有過激烈的爭辯,但時至今日,說希特勒將奧運政治化,把奧運拿來為納粹德國做政治服務,那是舉世的共識。

希特勒為什麼要將奧運政治化?又如何將奧運政治化?1936年希特勒在柏林奧運開幕式當天,利用著名的「興登堡號」飛艇從空中拍攝其如何親自主持開幕式。希特勒還弄了一把奧運火炬由運動員高舉著跑步入場,在會場點燃火炬台之後,現場氣氛達到高潮時,兩萬隻象徵「和平」的信鴿從體育場內飛起……事後人們才知道,這些信鴿絕大部分是由軍隊飼養的。

在1936年8月的兩個星期奧運會裡,希特勒不但把奧運會拿來妝點納粹政權,同時利用奧運迷惑西方觀察家與記者。所有流出去的相片與影片畫面都經過事先的檢查,目的是呈現一個和平而且容許多元化的虛假德國。

國際奧委會的一連串錯誤

如果時空倒回到1936年柏林奧運前夕,對於那場被政治化的柏林奧運,國際奧委會是否會同意抵制?1954年國際奧會為自己的錯誤進行檢查,並發表公報,結論是──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的喧囂氣氛籠罩了這屆奧運會,產生了可悲的後果──字裡行間充滿了無辜,而沒有懺悔。

如果國際奧委會總是充斥著像布倫戴奇、薩馬蘭奇以及警告各國運動員「如果利用奧運作為政治舞臺,將受到懲戒」的現任主席羅格這類論調的成員,永遠無法站在奧林匹克重視人權與和平的高度,卻跟真正將奧運政治化的政權為伍,那麼答案就是否定的。

即使再給這樣國際奧委會一次機會,1936年柏林奧運還是一樣會重演。(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童文薰:在2008年 讓夢想匯聚改造世界
童文薰:零與全部
書法家周月雲:神韻演員舞姿曼妙歡樂
童文薰:坦克進拉薩 我寧願料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