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星期專訪/張揆:凍油價穩物價 兼顧經濟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專訪

記者問:上週院長在立法院,很罕見以「我瞧不起他們」回擊質詢凍漲油價的立委,為什麼這樣做?你怎麼看蕭萬長準副總統「一次漲足」的主張?

張俊雄答:我要問這些人的是,為什麼當你在質詢我的時候拐彎抹角?你的用意在哪裡?是要我調漲嗎?這樣好嗎?

我問他們,他們卻說「是你在質詢,還是我在質詢」,他們連心中想的都講不出來,所以我說,我瞧不起他們!

我們看,南韓李明博一上來,把如何穩定物價,抑制通貨膨脹作為首要措施,監控五十二種民生用品的價格,李明博的想法和我們是不謀而合的。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大宗穀物、原物料價格不斷上漲,我國貿易依存度極高,尤其我們的油,九十八%、九十九%要靠進口,所以根本就沒辦法避開這樣的衝擊,面對高物價時代的來臨,基於穩定物價考量,行政院因此成立「穩定物價工作小組」,由我親自跳下去當召集人,這是唯一由閣揆去兼的。

當時,我們採取了很多穩定物價的措施,專對油,我們決定凍漲,使消費者物價指數控制在一點八%,也許人民所感受到的是,泡麵、沙拉油什麼都漲價,但是台灣比美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南韓,物價是相對穩定的。另一方面,我們的經濟成長率達到五點七%,也就是說,凍漲不但穩定了物價,也兼顧了經濟的成長與發展。

今年元月到3月,不但沒有好轉,物價繼續飆高,去年嚴格控制在一點八%,今年則高達四%,國內重要民生物資漲幅創九年新高,包括鋼筋上漲五十四點八%、砂石二十九點二%,麵粉六十一點七%,沙拉油七十六點三%,飼料三十二點三%。

不斷上漲的物價,對於民生,尤其是對低收入戶家庭造成很大的影響,為此我們特別去做家庭收支的調查,發現這些最低、次低所得家庭,他們的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所得比率,已分別高達九十九點九%及九十二點九%,這些基層民眾大約有一千萬人,大多數都騎乘汽機車,每月用油高達四十至四百公升。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台幣對美元升值八%,對於原本已因物價上漲,造成成本不斷提高的出口型中小企業,影響更嚴重。

蕭萬長接受專訪時說,應該要「恢復浮動油價機制」、「計算公式須重新調整」,蕭萬長認為解凍的時機並不重要,檢討浮動油價機制的計算公式才是重點。這個說法,我有不同看法。

就以現在這個時間點來說,九年來的新高,如果政府在此節骨眼帶頭來漲價,剛剛講的這些基層民眾與中小企業該怎麼辦?怎麼會說時間點不重要呢?

我的堅持不漲,遭受到在野黨很大的攻擊。3月22日選完之後,第二天的媒體馬上全力集中在我身上,但我很坦然。

很多人用政治眼光看,什麼要把壓力鍋推給五二○後的政府,我要說的是,選舉已經選完了,不應該再政治了,該思考的是如何去照顧企業界的穩定、保護最底層民眾生活的基本所需?

我當然知道,凍漲油價並非長久之計,是暫時的,但不論從客觀環境、國際現勢哪個角度看,現在都不能調漲,否則我們的社會是無法承受的。一般來看,下半年應該會緩和一點。這是我最大的著眼點與整體思考。

馬英九在選前不也都公開說,五二○之前,相關水、電民生物資該不該漲的問題,應該交給新政府決定嗎?

問:不過,選前在野黨指責的是,行政院不知民生疾苦,要求不該漲。

張:去年11月,我們調漲油價的理由是,基於高油價時代的來臨,必須要建構一套制度,浮動油價機制因此產生,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功能,一是依照原油專業的計算公式,清楚了解油的成本是多少,為反映成本,當然是調漲;但這不是無止盡地高漲,當高漲衝擊到民生與人民疾苦時,另一個凍漲機制開始運作。首先,一個禮拜檢討一次改為一個月,不要一週衝擊民心一次,其次凍漲上限由十五%改為十二%。

當這個機制建立好了,到了12月,我們計算的結果,已經超出十二%,因此決定凍漲。今年元月,我更是從容,照舊章進行。也就是說,不論凍漲或解凍,都是依制度來因應,不是出於政府的興之所致。

問:經濟部似乎也主張應該解凍,看法不同?

張:4月份,經濟部也好,中油也好,他們當然依據事業的營虧來做建議,我也很注意來聽他們的意見,我告訴他們,包括陳瑞隆部長,依據企業的經營角度,我了解,但行政院要思考的不僅只這一端,必須要就整體經濟、社會的穩定、企業界的發展、絕大多數人民生計來綜合考慮,因此調漲的時點必須選擇,現階段就是維持現有價格,不會調漲。

問:你怎麼看中油工會最近的一些抗議行動?

張:我很感謝這幾個月以來,台灣中油、台電、台水等這些國營事業員工配合行政院的政策,提高生產力、降低生產成本,來照顧全民的生活與利益。

我期盼工會認真思考,真的,他們難道希望九年新高的物價還要由你帶頭來上漲嗎?

不過,我也要提醒全民應該要節約能源,美國有生產油,他們的油價與我們差不多,採取低油價,但是他們的消耗量下降,所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避免產生浪費,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問:作為民進黨這八年最後一任閣揆,面對二次政黨輪替,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張:從台灣整體的進程來看這次大選,民主政治、自由人權,這是台灣的驕傲,2000年我當總幹事,2004年我當總指揮,這次我是院長,就民主的成熟來說,這次是很大進步,不像前兩次,選後必須對治安單位千交代、萬交代。

就民進黨來說,對人民投票的結果,雖然有時很無情,但我們要虛心接受,也不要忘記,民進黨必須對這八年做很大的檢討,深切反省,這是很重要的課題,在檢討的過程中,我認為,美麗島辯護律師這一輩,應該要世代交替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