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衍生性金融操作失利 上市公司12家虧逾億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中華電信衍生性金融操作失利的案例,原來還不僅一家,根據證交所了解,包括榮化(1704 )、長興(1717 )、中纖(1718 )、大毅(2478 )等,都有簽訂類似的「以交易為目的」合約,有些公司甚至向證交所表示,「以為那只是存錢而已」,連被騙都不知道,因此至4月底衍生性商品未沖銷契約公平價值評估淨損逾億元的公司,竟有12家。

賺小錢卻會無限虧損

台灣證交所指出,這些簽訂衍生性商品合約的公司,大多都含選擇權中的「賣出賣權」,這種合約通常只能賺小錢,問題在於「無限虧損」,對上市公司造成的風險很大;有些公司甚至以「避險」方式輸入公開資訊觀測站,但不被證交所認同,紛紛改以「交易」方式修正。

台灣證交所表示,以榮化為例,去年6月簽訂的十年期衍生性金融商品合約,完全沒依規定每月輸入公開資訊觀測站中,直到4月底年報要公告前,才趕在最後一天輸入;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取得,屬於取得或處分資產內容,為證期局管轄範圍,違反將依規定罰負責人24萬元,且公司未按規定輸入公開資訊觀測站,也會被證交所罰款。

據法人了解,榮化簽訂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合約,其合約規定,十年期間榮化每月需購入50萬美元(匯率在31.1元以上時,購入匯率為30.08元,可賺差價 ),或100萬美元(匯率在31.1元以下時,購入匯率為31.6元,將有損失 );若榮化從這項合約獲利累計滿1,500萬元新台幣時,合約才會自動失效。

榮化指出,當初簽訂此合約時是因為公司有買美元需求,簽此合約買美元成本能降低,公司並不是炒匯或短線進出,且過去十年來新台幣兌美元均價為32.88元,去年也在此價位附近,沒想到2月急升,造成大量損失。

至於大毅簽訂的合約雖然只有一年,但帳面未實現損失為4,400萬元,該公司還表示,因為此一合約,與承辦銀行發生交易糾紛,產生可能的損失約3,507萬元,雙方還要對簿公堂,以釐清責任。

根據上市公司輸入公開資訊觀測站,4月衍生性商品未沖銷契約公平價值評估淨損逾億元的公司共12家,目前仍以中華電信的30.8億元最多;其次為萬海超過30億元;宏碁、華航、中鋼三家公司,帳上損失金額還比2月增加,值得投資人留意。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