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尹麗川導演「牛郎織女」坎城獲好評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5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筱穎坎城二十二日專電)從自認是「寫字的人」到拍電影,問中國導演尹麗川所導演的影片跟中國其他新生代的影片有何差別,尹麗川說:「因為我是尹麗川。」

今天晚上坎城「導演雙周」單元放映尹麗川的第二部作品「牛郎織女」,博得觀眾的熱烈掌聲。

「牛郎織女」是根據阿美的小說「李愛與海麗的故事」改編,敘述兩個分別來自山東和四川、個性迥然不同的女人與一個男人發生撲朔迷離的情感故事。他們離開農村在大城市裡生活,孤獨的個體相遇,單純而長久的愛情成為在底層生活的必要生存條件,而在動盪不安的臨時性生活狀態中,兩個女人也由相互仇恨到相依為命。

取名「牛郎織女」,尹麗川解釋,女主角有著農村孩子的韌性,藉著織毛線,她與過去和童年生活有了牽繫,來抵抗外界對她的傷害,「牛郎織女」古典牧歌式的形象,在他們臨時性的生活當中,更需要此種男耕女織的嚮往,何況牛郎織女也都是勞動者。

至於會選在廣州這個南方大城,尹麗川說,她到廣州一下飛機就感到煩躁,她說的話別人聽不懂,人家說的她也聽不懂,廣州匯集了來自四川、東北、山東等地的外來移民,成為一個沒有文化、沒有政治的城市,生活條件極為困苦,每個人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

南方人生活中的鮮豔色彩,也讓她在布景的裝飾上使用了青色的桌子或是紅色的櫥子,「或許生活越感困難就越需要顏色的想像」。對於使用城市中玻璃帷幕的反射影像,尹麗川在還沒有拍片前,就一直存有這個城市印象,並認為值得拍出它們令人暈眩的城市陌生感。

至於南轅北轍的女人,不諱言自己是半個重慶人的尹麗川以為,山東女人憨厚,四川女人給人很厲害的印象,因為這個南北差異更加深了雙方的隔閡。「新社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必須在當地一起生活,之間有很多的不了解,就必須建立新的人性的關係」。

被稱為「下半身作家」的尹麗川處理影片中的性關係只是點到為止,一向認為性是拋離社會只存在兩人之間的衝突是很有意思的事,但「我選擇不突出性的表現」,一是會面臨審查的問題,二是不願中國觀眾只被性的鏡頭吸引,而看不到影片中的其他東西。

法國ESEC自由電影學校畢業,喜歡賈木許、雷歐卡哈斯、法國新浪潮電影等,尹麗川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人,製片公司主動找她拍片,第一部作品「公園」就榮獲第五十六屆德國曼海姆國際電影節的國際電影評論大獎,第二部「牛郎織女」就到坎城「導演雙周」。

曾在台北當過駐市作家,尹麗川回憶,在台北天天有人帶她喝紅酒,「挺好的」。她是第一次在西方化的城市又說著熟悉的中文,「可以有很好的交流」。只是,她好久不寫詩或小說了,幾乎沒時間寫小說了。她說,每天跑片廠,都在想著拍片的事,是不可能寫作的。

相關新聞
五嶽散人:倒霉的牛郎織女
賴冠霖改變職業規劃 粉絲推測其未來走向
高雲翔被爆低調再婚 與圈外太太育有一女
胡歌睽違6年訪台出席座談 自薦「便宜又好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