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糧食價格上漲帶來的挑戰

胡少江

【大紀元5月3日訊】近來﹐世界範圍內的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引發了人們關於可能的世界性糧食危機的關注。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兩周前對在華盛頓出席會議的世界各國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發出警告說﹐過去三年來世界市場的食品價格平均翻了一番﹐這一趨勢有可能使貧困國家裏近一億的人口陷入饑荒的威脅。

佐利克的警告得到了世界各國領導人和其他主要國際組織的呼應。國際貨幣基金主席呼籲世界主要國家就食品價格上漲採取緊急行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兩天前與來自聯合國的近二十個國際援助機構的負責人在瑞士首都舉行會議探討應對糧食危機的的舉措;世界糧農組織則警告說原定的二零零八年的援助預算無法應對糧食價格的上漲﹐要求追加七億五千萬美元的預算金額。美國總統布希昨天宣佈﹐美國將向發展中國家追加近十億美元用於糧食援助和發展項目。

當然﹐面對世界糧食價格的快速上漲﹐世界主要的糧食問題專家並不認為世界正在面臨真正意義上的“饑荒”的威脅。他們認為﹐世界上仍然有足夠的糧食資源來供應人類的需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糧食價格的上漲給貧困國家﹐尤其是給貧困國家的貧困人口正在帶來了不可低估的現實威脅。即使是在富裕的國家﹐低收入的民眾也感受到了糧價上漲給他們生活帶來的壓力。因此﹐世界各國仍然需要採取積極的措施來應對糧價上漲的事實。

近年來的糧價上漲除了由於石油價格上漲所造成的運輸成本增加的因素之外﹐從根本上看﹐既有供給方面的原因﹐也有需求方面的原因。從供給方面看﹐近年來世界上的若干主要糧食產區出現了持續的大面積的乾旱﹐導致了這些地區的糧食減產和出口的下降。糧食期貨市場的投機行為則進一步放大了這所謂的供應短缺效應﹐造成了世界糧食市場的價格攀升。有人將這種由於局部乾旱造成的供應短缺看作是一個短期現象。但是也有不少專家們認為﹐世界性的乾旱並非是一個短期的現象﹐它是由於長年的工業排放所造成的溫室效應的一個表現﹐簡單地把乾旱歸結為短期的局部現象似乎低估了糧食危機的長期性。

從需求方面看﹐由於一些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這些國家對糧食的消費需求也出現了大幅度的增加。例如﹐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過去二、三十年前的經濟增長速度分別高於百分之九和分之七﹐大量的原來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在這些國家裏﹐糧食需求的增加是經濟增長的必然結果。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發展中國家對糧食消費的增加速度高於世界範圍內的糧食生產的增加速度﹐因此市場上這種供給和需求的相對變化必然會導致世界糧食價格的上揚。

與此同時﹐傳統上的糧食作物的用途的多樣化也形成了對糧食需求的巨大增長。由於石油價格的持續不斷上揚和新能源的研究進展﹐不少發達國家正在追求能源結構的多樣化。不少原來僅僅是作為人類食品消費的糧食作物正在變成製造新的生物能源的原料。這一對糧食作物的新的消費需求無疑也是推動糧食價格上漲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雖然從總體上看人類仍然有足夠的自然資源類生產自身所需要的食品﹐但是上述所提到的那些供給和需求方面的新的因素無疑將長期存在﹐因此糧食價格上漲的趨勢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消失。面對糧食價格的上漲﹐遭受衝擊最大的將是那些貧困國家的貧困人口﹐因為他們收入的絕大部分都用於食品的消費。因此國際社會採取迅速行動對他們伸以援手是防止人道主義危機的不可缺少的步驟。與此同時﹐國際間糧食進口國和糧食出口國之間的福利分配將產生新的變化;從一國內部來看﹐糧食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利益格局也將發生變化。這些變化也都會導致一些新的國際間和國內不同利益集團間的利益衝突﹐從而也都是政治家們所需要面對的新的政策議題。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潘基文掛帥解決全球糧食危機
抑制糧價 奈及利亞進口50公噸泰國稻米應急
憂糧荒 日瑞兩國WTO提案重進口國權益
新西蘭食品價格一年上漲28%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