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学教授收集公仔玩偶 作为心理咨商工具

人气: 17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江俊亮嘉义县十日电)大学教授也喜欢收集公仔玩偶?在南华大学生死学系教授李燕蕙的研究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公仔与布偶,其实,这些公仔玩偶都是她进行心理咨商或心理课程时所用的媒介,绝非童心未泯,或赶流行收集的玩物。

李燕蕙除了担任南华大学生死系专任教授之外,也身兼学务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主任,她在研究室的书柜上,摆满了形形色色的公仔玩偶,让不知情的人,误以为她有搜集玩偶的癖好,经她解说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玩偶都是用来作为心理咨商的工具。

李燕蕙曾在德国斯图嘉特心理剧研究中心,接受五年的心理剧导演专业训练,具有德国心理剧导演(团体心理治疗师)执照,她在德国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时,就开始收集小玩偶,或时下俗称“公仔”的人偶,这是她心理剧导演专业训练课程之一。

李燕蕙学成归国后,只要有机会,不管是在国内或国外,都会找时间逛逛当地的跳蚤市场或古物商店,在遇到与她心灵契合的物件或玩偶时,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如今摆放在她研究室内的公仔玩偶高达数千件,每件都是她在特殊因缘下的收藏。

到底这些公仔玩偶如何应用在心理咨商上呢?李燕蕙表示,她经常以“布曼陀罗”的方式进行,也就是针对参与咨商的当事人或团体,选择数十个能够符合这咨商主题的玩偶或象征物,放置在一大块布上,由参与者依自己当下的心境,选择物件,并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曼陀罗布图”。

李燕蕙接着会引导参与咨商的当事人或团体,闭上眼睛,并让自己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然后开始回想在最近这段期间,自己生命当中最快乐的或最难过、痛苦的事。

等到当事人张开眼睛后,让他开始选择摆放在布块中的玩偶,每人可以选择两件到三件与刚才自己冥想有关的玩偶,或是能够连结的代表物,借着这物件,叙说自己生命中的困扰或特殊问题的经验,并由她与当事人深入交谈,藉由交谈过程中,协助当事人自我澄清,并发现自己的潜能与方向。

李燕蕙表示,这种行为有点像小儿满周岁时的“抓周”游戏,事实上,这在心理咨商领域叫做“沙游治疗”,在欧美相当盛行,只是她以布铺在地上,代替欧美国家使用的沙箱,但应用这些物件的原理是一样的。

有趣的是,参与象征物叙说生命故事的当事人,在短短的咨商过程中,可能对所选的物件或玩偶产生强烈的依恋或情愫,这时李燕蕙会依当时的情况来决定,是否暂时借给当事人带回家,在极特的殊情况下,甚至赠送给当事人。

李燕蕙指出,其实,这个过程只是真正进行心理治疗的前导,这些公仔、玩偶或物件只能说是一种媒介,心理咨商师还是要依照当事人所叙说的事件内容及心理状况,来判断是否需进一步来做心理治疗。

至于治疗方式可以透过心理剧或叙事治疗的团体工作,在这样的团体中,大约有六至二十位学员,可以透过角色扮演与生命故事叙说的方式,相互支持鼓舞。

在别人眼中常拿来收集把现的公仔玩偶,在李燕蕙的眼中,每一件都有一个或多个故事与经验,例如黝黑的布娃娃,经常被当做与阴影共处的投射、小青蛇可能是阴险或神秘的象征、小丑或许是双重性格的代表,同样一件玩偶对每一个人的意义都不同,每件公仔意义的诠释是相当主观的。

除了上课之外,李燕蕙也为学校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咨商,并在校外不同机构主持心灵工作坊。她说,咨商员与寻求咨商者的身份,并不是完全没有限制的,像是她自己班上的学生,她就不能提供正式的咨商,因为咨商与教学的双重关系,会对双方的关系产生困扰。

因此,当她自己班上的同学有这方面的需求时,就要交由其他的咨商员来协助,而基于专业咨商伦理的原则,所有学生甚至是教职员工的咨商过程与内容,绝对保密。

李燕蕙从公仔玩偶公仔的收集到累积多年的心理咨商经验,她认为心理咨商既是一种艺术,也是咨商员与咨商者的共同学习历程,透过她的咨商专业经验,也让人对公仔玩偶有不同的体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