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審計部門要求嚴查賑災重建款物流向

標籤:

【大紀元6月1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何平報導)6月10日,中國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要求審計部門,對於四川地震後救災款物審計中,重大違法違規事件,要嚴肅查處。公眾社會也關注震後重建的款物流向監督問題。

據中國民政部的報告,截至6月11日12時,全國共接受海內外各界捐贈款物總計445.74億元,實際到帳款物424.46億元。中國政府也計劃撥出數百億元用於災後的重建工作。

此次四川地震所接收的捐贈款物已創下歷史紀錄,但是從中國以往賑災活動的結果來看,對於賑災和災後重建的款物流向如何進行有效的監督,確保專款專用,不被私吞,成為了擺在政府面前的重大課題。

對於目前中國各級政府是否能在賑災和今後長期的重建工作中發揮應有的職能,以及公開接受社會各界對於款物流向的有效監督?《中國經濟時報》城市經濟部主任張鮮堂先生認為:

張鮮堂:「這次地震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是學到了很多過去沒有學到的東西。我認為中國社會的公民意識已經覺醒了。我們這個社會不能僅僅只有政府的存在,而且這個社會也不是唯有政府才存在。我們其實老提建和諧社會,我覺得在隨後賑災物資的使用分配這個問題上,監督應該大於以往任何時候。」

曾親身前往四川地震災區進行了新聞採訪工作的彭定鼎先生認為,對於賑災重建款物的監督,一方面要求政府行政公開化,另一方面也需要全社會公民意識的覺醒:

彭定鼎:「這件事情取決於政府的過程是否公開化,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是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要明白我們是國家的主人,這才是中國民主最切實的推進。今後我覺得在重建過程中,學校的建設是可以要求財政制度公開化的。至於其他的,在重建的時候問題會大得多,因為那個時候它的過程更長,人們關注的熱情也會下降,資金量也大得多。我認為這個時候會成問題。」

張鮮堂先生還表示,全國各地的非官方民間組織對四川地震後的救援工作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同時也是今後重建、監督政府職能和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條件:

張鮮堂:「我相信通過這次地震,讓更多的人明白我們這個社會其實已經有不少民間組織了,甚至民間組織還組成了聯合體。如果我們沒有這樣大的災難或者是沒有這樣大的社會變故,我們可能還不會重視它們的存在。

這個時候它會重新思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它,甚至幫助和扶持它們,我想這樣的問題很多官員都在重新思考。它們也說沒想到民間組織已經有這麼多了,而且它們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所以,我認為過去我們可能更多的關注的是經濟如何發展,現在大家更多的關注制度應該怎麼建設。不僅僅是豆腐渣工程來矇混過關,我想通過這次地震會給很多人上一堂很生動的課 。」

據中國《法制日報》6月10日的報導,審計署社會保障審計司司長王中信表示,目前每天收到社會各界舉報郵件40條左右,舉報電話約70多個。群眾舉報的信息大多集中在救災款物滯留或被挪用、分配不公平、以及地方對災情匯報不實等方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布魯塞爾市中心舉行聲援退黨、曝光中共惡行活動
慈濟賑災慈善演唱會登場  以國歌手共襄盛舉
DHL發揮運籌能力 空運15萬噸物資到四川
工總捐款陸委會四川賑災專戶六百餘萬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